<p> 在人民空军的队伍中</p>
<p> 有这样一群负责“播种”的官兵</p>
<p> 他们扎根在祖国的西部</p>
<p> 在长达39年的时间里<!--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累计将1万多吨种子撒到</p>
<p> 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p>
<p> 7省(区)130多个县(市)</p>
<p> 300多个播区</p>
<p> 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p>
<p> 让流沙败退、为荒山“披绿衣”</p>
<p> 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p>
<p> 他们,就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p>
<p> <strong>高温、荒山、沙尘暴</strong></p>
<p> <strong>恶劣条件下抢播期</strong></p>
<p> 20世纪初,西北地区沙化严重</p>
<p> 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之间的毛乌素沙地</p>
<p> 1983年,刚投入飞播治沙工作不久的</p>
<p>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p>
<p> 奉命进驻陕西榆林</p>
<p> 加入治理毛乌素沙地的任务中</p>
<p> 这项工作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p>
<p> 飞播作业大多在荒山野地、大漠戈壁</p>
<p> 风暴沙尘常常说来就来</p>
<p> 第一代飞播人扎根西部大漠时</p>
<p> 早上起来脸上、嘴里都灌满了沙子</p>
<p> 老一代飞播人回忆:喝稀饭都硌牙</p>
<p> 不断向南席卷、扩张</p>
<p> 已经逼迫陕西省的榆林城三次南迁</p>
<p> 一年适合飞播的季节</p>
<p> 主要在5月到7月</p>
<p> 飞行员们顶着50多摄氏度的酷暑</p>
<p> 一天要飞上十几个小时</p>
<p> 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p>
<p> 飞行员们就用土办法</p>
<p> 给机舱的窗户上蒙上蓝色的布</p>
<p> 他们挑战身体极限</p>
<p> 就是为了在雨季前把种子撒向大地</p>
<p> 为保证每一粒种子能落到有效位置</p>
<p> 飞播作业必须要超低空飞行</p>
<p> 沿途往往是沙丘、山沟</p>
<p> 飞行员必须沿着山势走势不停调整</p>
<p> 这就是为什么比起先进机型</p>
<p> 飞播造林要开运-5的原因</p>
<p> 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p>
<p> 低空性能出色</p>
<p> 可以在非常简陋的机场起降</p>
<p> <strong>几十年如一日刻苦训练</strong></p>
<p> <strong>任务中一次次化险为夷</strong></p>
<p> 为了适应各种起降环境</p>
<p> 年轻的飞播官兵苦练飞行技艺</p>
<p> 他们不断缩短起降距离</p>
<p> 压低超低空飞行的高度</p>
<p> 提高飞机飞直线的精度</p>
<p> 即便在大风天,误差也不超过十米</p>
<p> 虽然飞播官兵</p>
<p> 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p>
<p> 但在真正执行任务时</p>
<p> 他们还是面临各种险境</p>
<p> 2014年6月的一天</p>
<p> 飞行员李铜和辛嘉乘</p>
<p> 在陕西秦岭地区执行飞播任务</p>
<p> 那里山峰数量多、密度大,</p>
<p> 山里被薄雾笼罩,能见度只有3公里</p>
<p> 当天飞播任务即将结束时</p>
<p> 穿过一层薄雾之后</p>
<p> 飞行员眼前突现三面环山的地形</p>
<p> 此时紧急迫降根本不可能</p>
<p> 只有让飞机直线爬升,越过大山</p>
<p> 两人屏气凝神,把速度压到最低</p>
<p> 把飞机上升速度抬到最高</p>
<p> 最终飞机贴着树梢越过大山</p>
<p> 看到蓝天出现在眼前</p>
<p> 他们才终于长舒一口气</p>
<p> <strong>36年只请过2次假</strong></p>
<p> <strong>在黄沙翻绿中决定坚守</strong></p>
<p> 这些驾驶着运输机的飞行员</p>
<p> 曾经也憧憬开着战斗机翱翔蓝天</p>
<p> 却在毕业后来到祖国西部</p>
<p> 开着运输机播种造林</p>
<p>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坚守下去?</p>
<p> 飞行员张建刚是大队中</p>
<p> 参加飞播时间最久、</p>
<p> 飞播次数最多的“老飞播人”</p>
<p> 整整36年只请过2次假</p>
<p> 张建刚回忆自己刚来沙漠时</p>
<p> 甚至不敢告诉飞行学院的老师</p>
<p> 自己被分去开运输机播种</p>
<p> 当时看到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p>
<p> 他心里想:</p>
<p> “这样播下去的种子能长吗?” </p>
<p> 让张建刚震惊的是,两三年后</p>
<p> 当他重飞之前的作业区域时</p>
<p> 沙漠长出了一层绿苗</p>
<p> 这让他感动到说不出话来</p>
<p> 一颗颗种子就是沙漠的希望</p>
<p> 把希望播种下去成为</p>
<p> 张建刚坚守飞播事业的最大动力</p>
<p> 2020年退休后</p>
<p> 张建刚的恩师在电话里对他说:</p>
<p> “我没想到你能在艰苦的大西北,</p>
<p> 飞了一辈子,飞到了最高年限,</p>
<p> 你是我最骄傲的弟子。”</p>
<p> <strong>把沙海变为绿洲</strong></p>
<p> <strong>39年间创造治沙史上的奇迹</strong></p>
<p> 2020年</p>
<p> 毛乌素沙地即将在陕西版图消失</p>
<p> 这项绿色奇迹背后</p>
<p> 就有空军飞播官兵做出的贡献</p>
<p> 从1983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p>
<p> 他们用了32年时间</p>
<p> 锁住了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p>
<p> 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p>
<p> 植被覆盖率从1.5%提高到45.2%</p>
<p> 内蒙古阿拉善盟曾因土地沙化严重</p>
<p> 被国际专家认为不适合飞播</p>
<p> 然而,飞播官兵却在39年里</p>
<p> 成功造林591万亩</p>
<p> 植被覆盖度由飞播之前的5%左右</p>
<p> 增加到现在的50.4%</p>
<p> 如今的阿拉善盟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p>
<p> 连续10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p>
<p> 当地老百姓摘掉了“贫困帽子”</p>
<p> 每当运-5飞过</p>
<p> 当地人都会说是“飞播绿鹰”来了 </p>
<p> 多年来,一代代飞播人</p>
<p> 用青春和汗水向黄沙宣战</p>
<p> 从内蒙古腹地腾格里沙漠</p>
<p> 到黔南的崇山峻岭</p>
<p> 从榆林播区到格尔木草原</p>
<p> 从川西高原到贺兰沙丘戈壁</p>
<p> 他们,驾驶着我国最早的运输机</p>
<p> 却做着最有生命力的事</p>
<p> 把荒芜的大漠变成富足的宝地</p>
<p> 致敬这群可爱的人!</p>
<p>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时代楷模发布厅</p>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