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5日电 (戚亚平 易然)“新疆兵团是我成长的摇篮。感谢新疆能接纳我们,我一直心怀感恩之心。”2月5日,现已退休的78岁上海支边青年谢敏干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p>
<p> 前不久,谢敏干将剩下的5箱书籍邮寄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图书馆。至此,他将一生珍藏的800多册书籍分两批全部捐赠给了自己曾经工作生活过的一师阿拉尔市。</p>
<p> 所捐书籍中,包括谢敏干自己创作的《苦恋三部曲》(《恋乡》《恋子》《恋土》)系列支青文学作品和《请历史不要忘记我们》系列报告文学集及其创作手稿,都比较珍贵,尤其是创作手稿。</p>
<img alt="阿拉尔图书馆已辟出专柜,摆放谢敏干捐赠的书籍和创作手稿。 李向文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2/05/f1d55ce3c18c9cdb13d1caf4.jpg" title="阿拉尔图书馆已辟出专柜,摆放谢敏干捐赠的书籍和创作手稿。 李向文 摄" />
阿拉尔图书馆已辟出专柜,摆放谢敏干捐赠的书籍和创作手稿。 李向文 摄
<p> 记者看到,阿拉尔图书馆已辟出专柜,摆放谢敏干捐赠的书籍和创作手稿,吸引不少读者前来阅读。</p>
<p> “第一批书籍是阿拉尔市派人来家里拉走的,第二批是我自己邮寄过去的。”谢敏干说,“我已收到阿拉尔图书馆邮寄的捐赠证书。”</p>
<p> 谢敏干出生于1943年,作为当年10万上海支边青年中的一员,1964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两年的谢敏干响应号召,从黄浦江边来到当时的新疆兵团农一师五团,先后当过职工、班长、教师、副连长、连长,1998年5月退休后定居上海。</p>
<p> 谢敏干年少时喜欢文学,酷爱写作,在新疆工作期间搜集大量素材、写出数万字读书笔记,退休回到上海迄今20多年仍笔耕不辍,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上海支青支边史。</p>
<img alt="民众阅读谢敏干的书。 李向文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2/05/cb3880d7dba71118aad5b88a.jpg" title="民众阅读谢敏干的书。 李向文 摄" />
民众阅读谢敏干的书。 李向文 摄
<p> “10万上海支边青年远隔万里来到新疆,我以亲历者的身份比较完整地记录这段历史,表达我的观点,特别有意义。”谢敏干说,自己从1996年开始创作至今已有25年。</p>
<p> 回忆往事,谢敏干记忆犹新:“1962年高中毕业后,我待业了两年,成了社会青年。家里有母亲和3个弟妹,全靠母亲支撑,看到国家动员到新疆,我就报了名。”谢敏干告诉记者,当时到新疆,坐完火车坐汽车,最终到达五团共花了8天8夜。</p>
<p> 退休后,谢敏干分别于2004年、2006年和2009年三次回到新疆兵团,自费辗转各地收集资料,“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那段珍贵的历史。”</p>
<p> 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10万上海青年奔赴新疆工作生活。进疆后,主要安置在当时南疆塔里木地区的农一师和农二师。农一师是最早接受上海青年的地方,也是安置人数最多的地区。(完)</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