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退役军人找工作

   日期:2021-02-23 12:30:35     作者:wangxiao    浏览:5    
核心提示:(新春见闻)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中新社西宁2月23日电题: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中新社记者张添福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
<p><strong>  (新春见闻)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strong></p> <p>  中新社西宁2月23日电 题: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p> <p>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p> <p>  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牛新年,青海高原农牧民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藏族民众,正享受从“流口水”的糌粑到“镇馆之宝”VR体验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酥油、炒面捏成的糌粑,干肉、生肉、熟肉……出生于三江源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扎西多杰,一口气数出好几种儿时新年美味。</p> <p>  如今,像扎西多杰一样的很多藏族民众,餐桌越来越丰盛。扎西多杰说,现在和过去比,就像天上和地下,水果、蔬菜、饮料应有尽有,全家过年的口粮可能是平常一两个月的量。</p> <p>  “但我还是爱炒面,每天还得吃一块半个手掌大小的生肉。”扎西多杰钟情老味道,“一次在寺院,我看到僧人们用酥油拌炒面,闻着糌粑的香味,就流了口水。”</p> <p>  煨桑、射箭、赛马、民歌对唱……年过七旬的青海藏族文化专家角巴东主,难忘小时候的新年“文化大餐”,“老人们说,过年都要干吉祥事、说吉祥话。因为这几天可能关乎一整年或一生能否吉祥”。</p> <p>  相比传统“文化大餐”,一些新式新年“文化大餐”也已端上桌。</p> <p>  从农历大年三十开始,久负“格萨尔说唱艺术之乡”“雪域山歌之乡”盛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牧民成为篝火晚会、山歌大赛、舞蹈大赛、格萨尔艺人吟诵大赛的主角。</p> <p>  杂多县是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发源地。杂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青梅才仁说,前两个新年,重大雪灾及新冠肺炎疫情接踵而至,准备好的“文化大餐”难以上桌,而今年,系列活动格外热闹,大家就像憋了股劲。</p> <p>  当地新开业不久的印象杂多·格萨尔神授艺人之家天天爆满。“八位神授艺人在此表演,大家可以免费听,也可以点杯藏式茶品,收入支撑艺人之家的运营。”青梅才仁介绍。</p> <p>  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夏琼寺建筑模型,卫藏、安多、康巴三大区域藏族服饰,特别是用50个场景展现的长达608米、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双新年”前夕,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特意推出VR体验,令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充分碰撞。</p> <p>  “这是我们首次将镇馆之宝彩绘大观等以VR形式展出,希望更多不能亲身到馆的民众,远程参观,传播高原文化。”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副院长多杰加说。</p> <p>  即便可以VR体验多个展厅,但多杰加仍不满足。“今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计划继续提升观众的体验感,能更直观、鲜活、清晰地展现藏品。”</p> <p>  角巴东主说:“希望让祖辈传下来的古老藏历新年文化传统原汁原味保存下来。但社会不断在发展,藏历新年加入一些新的形式或内容,如互联网元素,也非常受欢迎。”(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