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2月25日电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5日指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坚决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p>
<img alt="4月16日,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正式挂牌。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2/25/2980afe217587aa609f37afb.jpg" title="4月16日,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正式挂牌。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input id="0b8d2e4f074447e0914eddde0c91eb77" name="0b8d2e4f074447e0914eddde0c91eb77" type="hidden" />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p> 生态环境部25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山东一家环评公司唯一一名环评工程师4个月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有评论认为这种环评成了形式主义,环评师的这种行为也成了“签字机器”,生态环境部如何评价此事?</p>
<p> 刘友宾回应称,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我们已注意到上述情况,经与全国环评审批系统数据比对,该单位填报的环评文件大多数尚未报批,对其中已经完成编制并报批的环评文件,生态环境部已经按照报告书100%的比例纳入环评文件复核。如果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p>
<p> 刘友宾强调,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坚决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对全国环评业务量的监控工作实现制度化。全国累计对733家单位和671人实行失信记分;将31家单位和17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实施限制和禁止从业的惩戒。</p>
<p> 刘友宾指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格落实《环评法》各项要求,鼓励社会监督,严肃责任追究,坚决维护环评市场秩序。​​​​</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