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做好

   日期:2021-02-28 11:45:34     作者:wangxiao    浏览:6    
核心提示:(中共百年华诞)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中新社昆明2月28日电题: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作者杜潇潇说起中国高等教育,西南联大是绕不
<p><strong>  (中共百年华诞)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strong></p> <p>  中新社昆明2月28日电 题: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p> <p>  作者 杜潇潇</p> <p>  说起中国高等教育,西南联大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所仅存8年的学校,不但培养了众多蜚声中外的栋梁之材,也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踏访西南联大旧址,探寻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背后的源泉与动力。</p> <p>  西南联大旧址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黑底白字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大门矗立校园一侧。由此进入,一段80余年前熠熠生辉的教育史徐徐展开。</p> <p>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好景不长,长沙连遭日军轰炸。1938年2月,一千多名师生兵分三路向昆明进发。其中最艰苦的一路,师生们徒步1300多公里,横穿湘黔滇三省,历时68天,完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文化长征”。同年4月,三路师生在昆明会师,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p> <p>  “当时的办学条件极差。”西南联大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校舍是租用的,很分散,有昆明原有的学校、房舍、祠堂,也有自建的新校舍。如今,旧址内仍保存着一间低矮的简易校舍。斑驳的黄墙、铁皮屋顶,里面整齐排列着油黑的桌椅,墙上挂着联大校徽和校歌。</p> <p>  这间校舍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之手,因资金捉襟见肘,梁氏夫妇留下了设计生涯中最不科学、最不美观的房子。一到雨天,雨点砸向铁皮屋顶,声音密如鼓点,老师不得不在黑板上写四个字:停课赏雨。</p> <p>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多位两院院士等一大批栋梁之才。</p> <p>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可谓西南联大的真实写照。”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吴宝璋表示,西南联大唯才是举、治学严谨,汇聚了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穆、华罗庚等300多名中国最负盛名的教师。</p> <p>  硝烟中一大批学术巨著问世。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堆垒素数论》;周培源发表了奠定湍流模式理论基础的《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脉动方程的解》;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经典;冯友兰完成哲学巨著《新理学》……</p> <p>  吴宝璋认为,西南联大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传承了三所优秀高校的精神——民主、科学、爱国。爱国主义是西南联大教育的精神底色。为适应战时需要,西南联大开设了航空、无线电、军事工程等军事相关课程。8年间,有1100多名联大学子投笔从戎,有15位师生为争取国家独立、民主献出生命,其中有10名是中共党员。“全校党员最多时有83人,占当时云南省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p> <p>  1945年,为反对内战,争取民主,以西南联大学生为主体力量的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昆明发动“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p> <p>  吴宝璋介绍,1945年11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昆明地区大中学校和各行各业6000多人在西南联大“民主草坪”集会。“4位教授从不同专业阐述为什么要反对内战,因为集会效果很好,12月1日的集会引来了反动派。”</p> <p>  “当年,大家坐在民主草坪上高呼‘争民主,反内战’!”曾参加“一二·一”运动的学生丁静现已92岁,忆起当年的惊险场面仍心有余悸,“正在激动之时,反动派的子弹就从我们头顶飞过。”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四位烈士在运动中牺牲。</p> <p>  “一二·一”运动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吴宝璋表示,“之所以能在昆明发起,与西南联大师生带来的民主、进步思想密不可分。”</p> <p>  为将西南联大精神发扬光大,2018年10月,西南联大博物馆正式开放。馆藏实物12000余件,历史图片5000余张,相关书籍及档案资料万余份,年均接待海内外参观者超过90万人次。</p> <p>  今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p> <p>  “中兴业,须人杰。”吴宝璋表示,今天的教育应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培养心中有目标、身上有本事、肩上有担当的有为青年。(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