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读懂政协工作,从这两个“Zi”开始-早报

   日期:2021-03-04 16:23:16     作者:wangxiao    浏览:3    
核心提示:新华全媒+|读懂政协工作,从这两个“Zi”开始早春三月,全国两会如约而至。许多朋友注意到,政协大会的文件和新闻报道中,常出现两个提法——“建言资政”或“建言咨政”。那么,“资”
<p>  <strong>新华全媒+|读懂政协工作,从这两个“Zi”开始</strong></p><p>  早春三月,全国两会如约而至。许多朋友注意到,政协大会的文件和新闻报道中,常出现两个提法——“建言资政”或“建言咨政”。那么,“资”和“咨”,这两个“Zi”,哪个才对呢?</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4/09628293e45727de240b41f2.png" alt=""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3月3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正在报到。 新华社记者 刘开雄 摄</p><p>  实际上,<strong>“建言资政”或“建言咨政”,本身都正确,但又有不同</strong>。</p><p>  <strong>“建言资政”中的“资”,有帮助之意</strong>,是对政协履职中通过调查研究、协商活动、提案、大会发言等形式,对党和国家事业提出意见建议的总体工作而言,<strong>多用于谈宏观工作</strong>。《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请品一品,是不是这个意思?</p><p>  <strong>“建言咨政”中的“咨”</strong>,<strong>则更多有协商、谋划的涵义</strong>,<strong>更多用于具体工作。比如,政协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协商活动或委员通过提案提出意见建议</strong>,一般不应称为“建言资政”,而应称为“建言咨政”。</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4/5eb5805a8f232ff2d96b7da5.jpg" alt=""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江尔雄在福建省台联办公室里修改提案。 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 摄</p><p>  不论是“建言资政”或“建言咨政”,<strong>关键词都有“建言”二字,都含有“协商”之意,这正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和鲜明特色</strong>。</p><p>  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召开的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有深刻论述——</p><p>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p><p>  可以说,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体现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strong>“建言资政”和“建言咨政”,“资”和“咨”的相得益彰,让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strong>。</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4/a7ede118b06d3862f02f2bcf.jpg" alt="" /></p><p class="pictext" style="text-align: center;">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p><p>  政协是一个讲意见、提建议的平台,参政不行政、建言不决策、监督不强制,<strong>主要通过协商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strong>。要在与时俱进中推动政协工作发展进步,履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协商议政过程成为思想引领、宣传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从而广泛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正能量。</p><p>  说到这里,这两个“Zi”的深意,你读懂了吗?</p><p>  记者:林晖、魏玉坤</p><!--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4/8d98b990a8987e8b4a0df9fb.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