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5日上午11时30分举行吹风会,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p>
<p>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的问题是跟GDP有关,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没有提出GDP具体目标的,但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注意到已经有6%以上的目标。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吗?能否结合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评价一下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预期?</p>
<p>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GDP增速的量化目标,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确定因素很大,去年经济增长2.3%是非常不容易的,明显好于预期。</p>
<p>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把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综合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几个:<!--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5/90229b37eb63d79af3688ca9.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p>
<p> 一是经济恢复的情况。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就在逐步的恢复,包括到三、四季度,状况在不断转好,预计今年的经济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p>
<p> 二是考虑基数的因素。比如,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由于基数的原因,预计同比上升会比较多,从GDP数据表观上看,全年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这是数据的表现。在季度之间的环比,可能还是会相对平稳一些。</p>
<p> 三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确定今年GDP预期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统筹考虑明后年,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在年度之间不要忽高忽低,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