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习近平提“三千孤儿入内蒙”,可从中读出什么?-起重运输网

   日期:2021-03-06 12:20:42     作者:wangxiao    浏览:5    
核心提示:(近观中国)习近平提“三千孤儿入内蒙”,可从中读出什么?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题:习近平提“三千孤儿入内蒙”,可从中读出什么?中新社记者马学玲今年两会首次到团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
<p>  <strong>(近观中国)习近平提“三千孤儿入内蒙”,可从中读出什么?</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习近平提“三千孤儿入内蒙”,可从中读出什么?</p> <p>  中新社记者 马学玲</p> <p>  今年两会首次到团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会说什么?</p> <p>  5日,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谈了很多大问题,新发展理念有之,脱贫攻坚有之,生态环境有之……他还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小故事。</p> <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6/4cd82d9642612945463286fb.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 <p>  历史的镜头拉回20世纪60年代初——</p> <p>  彼时,新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粮食供应缺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大批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请缨,将3000多名南方孤儿接到大草原。牧民们听到消息后,纷纷骑着马,赶着勒勒车(蒙古式牛车),来到育儿院申请领养孤儿,有的牧民甚至一下子领养了五六个孩子,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p> <p>  时光流转,一甲子之后,此时,习近平为何提及这一故事?</p> <p>  答案其实就在故事里。</p> <p>  当时,自己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嗷嗷待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汉族孤儿,这既是一场爱的传递,更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p> <p>  民族团结,在新中国历史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数不清道不完的动人故事。</p> <p>  今次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提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同时,还提到了另一段历史佳话:“齐心协力建包钢”。两个故事,都是民族团结互助的生动见证。</p> <p>  纵观历史,无不印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p> <p>  民族团结,在今天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影响更为深远。因为立于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p> <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6/8ab79769bacce8c93646df0d.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 <p>  习近平提及的故事意在提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 <p>  这种意识,不光这一代人要有,下一代更要有,要有文化认同,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有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唯此,中国才能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中华民族亦然。</p> <p>  习近平提及的故事意在提醒: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p> <p>  往昔,“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人画卷中,草原母亲对自己的要求是“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p> <p>  今时,全面小康之路上,中国执政党的承诺是“一个也不能少”。</p> <p>  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一个民族也不能少”。</p> <p>  今时往昔,时光里流淌着不变的执守——如此,“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国,中华,何惧未来?(完)</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