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无工不强”硬道理不能忘-极度依赖

   日期:2021-03-08 00:35:35     作者:wangxiao    浏览:4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无工不强”硬道理不能忘新华社记者王立彬“无农不稳,无工不强。”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3.5万亿元增加到了31.3万亿元
<p>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strong>题:“无工不强”硬道理不能忘</strong></p><p>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p><p>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3.5万亿元增加到了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p><p>  劳动创造财富,工人是制造业的主体。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保持产业工人队伍基本稳定。<!--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把图纸变成大桥、把螺丝拧入舰船的,是产业工人的手。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目的是在部分急难险粗行业或工种,解放而不是取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更不可能改变劳动创造财富的基本结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我们要从“四个力量”出发,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水平,破解制造业用工难问题。</p><p>  全国总工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就业人员中,技术工人约占20%,远低于德国等制造业强国80%以上的水平;我国高技能人才只占就业人员约6%,远低于日本的40%、德国的50%。制造业绝不是“夕阳产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水平产业工人。我国2亿产业工人,身处制造领域第一线。这支队伍只能壮大、只能强化。“无工不强”的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