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三亚小户型

   日期:2021-03-08 07:41:39     作者:wangxiao    浏览:2    
核心提示: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统计局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
<p> <strong> 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奋斗“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strong></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8/4967adebb058c3bc369f6772.jpg" alt="" /></p><p class="pictext">  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统计局等</p><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p><p>  代表委员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基本面持续向好。只要我们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一定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p><p>  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p><p>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体现出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代表说。</p><p>  当前全国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代表委员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p><p>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咱农民都认这个理儿。”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代表说,“稳产高产离不开种粮农民的辛勤耕耘,眼下,乡亲们正积极备耕,准备再迎一个丰收年。”</p><p>  “保障粮食安全,要千方百计稳面积、稳产量。”吉林省梨树县委书记曾范涛代表说,梨树县耕地面积393.8万亩,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40亿斤水平,作为产粮大县,要以自身的稳产高产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p><p>  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看全国,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迈上60%的新台阶。</p><p>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p><p>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我们在实践中尝到了科技甜头,现代化的育种、栽种技术,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也有效提升了质量。”高向秋代表说。</p><p>  “种粮、储粮都要有科技含量。”尚金锁代表建议,要持之以恒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抓紧进行小麦保鲜技术研究,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p><p>  保障粮食安全,要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代表说,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p><p>  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粮食产能基础</p><p>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p><p>  打好种业翻身仗,要坚持科技创新。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委员建议,加快建成一批品类齐全、储备丰富的种质资源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基础。</p><p>  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做到了完全自给。“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现代种业的基础科研投入,构建共享多元的种业创新体系。”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委员表示。</p><p>  “要让种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代表认为,谁的种子好,农民最知道。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用市场去检验种子产品的含金量和实用性。龙头企业要不断壮大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广大农村提供更多优质种子。</p><p>  “做大做强种业,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委员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切实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管理。</p><p>  守好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p><p>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代表委员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p><p>  保护耕地须臾不可放松。湖北潜江市市长龚定荣代表表示,“我们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p><p>  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黑土地,既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沃野良田和生存发展空间,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我国的粮食安全基础。”曾范涛代表说,目前全县“梨树模式”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占玉米耕作面积的70%以上。</p><p>  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p><p>  “藏粮于地,要投入真金白银建良田。”尚金锁代表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有利于增强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p><p>  2021年,我国要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代表委员表示,要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p><p>  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当前,我国有承包耕地农户数2.07亿,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龚定荣代表建议,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以农业服务组织为依托,解决好小农户粮食生产中的耕、种、防、收难题,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p><p>  (本报记者朱隽、王珂、肖家鑫、李家鼎、马晨、屈信明、韩鑫、欧阳洁、倪弋、范昊天)</p> <p align="left"></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