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昆明3月8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许建初团队于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基地考察时,在一小段车桑子枯枝上发现了多个微型真菌新资源,包括2个新属和4个新种。为纪念新属种的发现地与宿主植物,科研人员将其中一个新属及其新种命名为“哈尼菌属”和“车桑子哈尼菌”,并将其他新种都以“红河”作为种加词来命名。</p>
<img alt="图为发现的微型真菌新资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8/dbc0b38158b70777195a235c.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图为发现的微型真菌新资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
图为发现的微型真菌新资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p> 据介绍,此次微型真菌新资源的发现地位于红河县大羊街乡红河谷,是中国西南典型的干热河谷,植被破坏严重,常常被人认为是不毛之地。宿主植物无患子科车桑子,是干热河谷典型的先锋树种,常常用于飞播造林。</p>
<p> 该研究不仅为“车桑子-微型真菌”分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揭示了极端环境下真菌与宿主植物复杂的共生互作关系,且预示着中国西南干热河谷蕴藏着丰富的微型真菌新资源。</p>
<p> 相关研究成果以“Insight into the Systematics of Microfungi Colonizing Dead Woody Twigs of Dodonaea viscosa in Honghe (China)”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Fungi期刊上。 (完)</p><!--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8/89b45704c883e2e35d93fa8e.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