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青田  App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助攻  中方  湖北黄冈  谅解备忘录  作者, 

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打底外穿裤

   日期:2021-03-09 00:10:53     作者:wangxiao    浏览:3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题: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新华社记者熊争艳、刘红霞、高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超7万字,配了7张图。这7张图,分别展示了我
<p>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strong>题: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strong></p><p>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刘红霞、高敬</p><p>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超7万字,配了7张图。</p><p>  这7张图,分别展示了我国能源、粮食、城市、生态、交通等方面未来5年的部署,放在一起则勾画出2025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和我们生活的变化。<!--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9/7cd0c9f254f6f72a8175bdd7.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p><p>  <strong>能源:灯还是原来那盏灯,电不是原来那种电了</strong></p><p>  第一张是“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图中,西电东送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但内涵更丰富。</p><p>  布局的核心词是:清洁。</p><p>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设水电基地。</p><p>  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分别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p><p>  海上风电基地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p><p>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这一布局不是简单考虑电力调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定从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变,这是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作出的负责任的战略安排。</p><p>  当然,也不是说,我国就要彻底放弃传统电源了。杜忠明说,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将以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为主。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以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清洁电源为主,并因地制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础性电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储能设施。</p><p>  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布局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生活在武汉的老刘,原来家里一开灯,用的可能是煤电,往后,灯还是那个灯,由于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电将更多地来自“绿电”。</p><p>  <strong>粮食: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strong></p><p>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示意图,以白色为底,以绿、红标识的两个区域,代表着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关系到我国14亿人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p><p>  绿、红两个区域整体上位于“胡焕庸线”以东。</p><p>  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在“胡焕庸线”西北、黄河几字弯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块绿色,那是被称为“塞上粮仓”的河套平原。</p><p>  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星星点点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以及海南岛。</p><p>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p><p>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这样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p><p>  他注意到,近两年我国每年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比去年明显增加。而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p><p>  “好的耕地一定要保障口粮,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赵皖平说,不仅如此,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p><p>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示意图中白色区域,基本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北方防沙带重合。联系起来看,生态屏障建设可为粮农安全护航。</p><p>  <strong>城市:人是核心,城市群发展</strong></p><p>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的骨干是五条纵横交错的曲线。</p><p>  横向,一条是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陆桥通道,一条是沿长江通道;纵向是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这就是规划纲要草案说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p><p>  图中标注了19个城市群。目前这些城市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依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它们承担不同的使命:</p><p>  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p><p>  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p><p>  培育发展9个——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城市群。</p><p>  “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结合近期的城市体检报告分析,目前存在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密、功能布局不均衡、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今年将实施八个方面的城市更新行动。</p><p>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也指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p><p>  “这样的城市群是数亿中国人的期盼,意味着既居住在山水田园环境中,又能享受城市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p><p>  <strong>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在“三区四带”</strong></p><p>  这是关于家园的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这张被深深浅浅绿色铺满的图,展示今后5年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p><p>  “十三五”规划中有一张“全国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侧重从开发视角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张图,紧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可见对生态建设的重视。</p><p>  从图中看,未来5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集中在:</p><p>  “三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p><p>  “四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p><p>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带”一般是条状的,“区”则更多强调区域性。“三区四带”是我国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是这些地方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未来5年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正是基于现实、突出重点的部署。</p><p>  规划落地,要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支撑。图中几十个绿色圆点,代表今后5年我国计划实施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程。高吉喜说,今后国家的资金投入、实施的重大工程会以“三区四带”为主。</p><p>  以北方防沙带为例,今后5年,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落地实施,这里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黄沙渐退、绿意铺展,中国人的治沙传奇将在这里延续。</p><p>  <strong>交通:“轨道上”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基本建成</strong></p><p>  前面讲了4张全国性的图,现在讲3张区域图,它们展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p><p>  “它们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三个区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吴向东说,以长三角为例,到2025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1.7万公里,其中高铁9500公里,除舟山这样四面环海的城市,长三角所有地市通高铁。</p><p>  轨道交通,具体说,由四张网构成。最大的是国家级高速铁路网,“八横八纵”格局;其次是城际铁路网;再次之是市域(郊)铁路网;最小的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p><p>  根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第二张网和第三张网将增加运营里程3000公里。地铁也将新增运营里程3000公里。</p><p>  四张网在逐渐联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说,今年底高铁将覆盖广东省所有21个地市,未来要推进四张网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p><p>  吴向东说,由于信号、供电等标准的不同,四张网完全融合有难度,但便捷的换乘正在实现,很多车站有了零换乘、同站台换乘、旅客最短距离换乘等设计,出行更方便。</p><p>  通过7张图,看到了令人向往的2025。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吧!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