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两会观察)数字化时代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数字化时代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p>
<p>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p>
<p> “近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沉迷网络游戏”……数字化时代,由于对信息甄别能力、自控力不足等原因,青少年身心健康常面临一些影响。如何保护“少年的你”?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带来建言。</p>
<img alt="资料图: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9/58f1208d9cf658ceb9d4b3cf.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
资料图: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p> <strong>跨界协同“护眼”</strong></p>
<p> 近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低龄化、重度化趋势愈发明显。</p>
<p>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当下,中小学生近视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p>
<p> 她建议从立法角度切实规范少年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除技术商、运营商、学校和家庭角度外,还要严格打击学校周边为学生藏匿电子产品的场所。</p>
<p>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建议,教育部、卫健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应加强“跨界协同”的机制与能力,针对电子产品显示屏的未成年人视力保护的标准进行研讨与制订,并根据此类标准,加大针对相关产品的监督执法力度。</p>
<p> “有效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不仅涉及到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全国政协委员、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认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政府、学校、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和智慧持续防控,才能将此项工作推向深入。</p>
<p> <strong>对在线教育立法</strong></p>
<p> 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习开辟了更多渠道。但有些平台存在师资质量不过关、暗含低俗信息等情况,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p>
<p> “对待在线教育一方面我们应乐于看到它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和隐患。”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表示,在线教育鱼龙混杂情况下,屏幕那一端的孩子就可能是受害者。所以,在线教育也要建章立制,规范发展。</p>
<p>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工商学院院长牛三平表示,在线教育市场的飞速膨胀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影响,引发社会普遍热议和担忧。他建议对在线教育立法,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p>
<p>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建议网信和教育部门强化监管,完善在线教育行业认证和准入制度,对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侵害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p>
<p> 他同时提示,家长和教师要加强对平台的遴选,加强对学生监管,一旦发现问题,要向网信部门举报相关违规违法线索。</p>
<p> <strong>严管网络游戏</strong></p>
<p> 沉迷网络游戏,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绕不开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加强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管控。例如,通过限制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下载、安装,以及使用时间等方法进行管控。</p>
<p>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襄阳四中校长李静表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多数青少年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选择在网络上获取资源,寻求帮助。</p>
<p> “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青少年对信息辨别能力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有限,如果不加强引导恐会适得其反。”对此,李静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官方平台,切实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完)</p><!--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9/16b257f491e383f0beedf3d4.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