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中新时评:核心技术攻关“十年磨一剑” “守初心”更须“沉下心”-返贫

   日期:2021-03-09 13:31:06     作者:wangxiao    浏览:3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题:核心技术攻关“十年磨一剑”“守初心”更须“沉下心”作者郭超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十年磨一剑”精神,强调以这一精神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十
<p>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核心技术攻关“十年磨一剑” “守初心”更须“沉下心”</p> <p>  作者 郭超凯</p> <p>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十年磨一剑”精神,强调以这一精神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p> <p>  “十三五”期间,“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但当前中国科技发展仍存在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等问题。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p> <img alt="资料图: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9/72133490aa844c8ec20b1646.jpg" title="资料图: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input id="0562a77ce93b45b782f1ed392943b5c5" name="0562a77ce93b45b782f1ed392943b5c5" type="hidden" /> 资料图: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p>  核心技术攻关绝非朝夕之事,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没有经年累月的努力难以成功。</p> <p>  坚持“十年磨一剑”,首先要“守初心”。</p> <p>  曾几何时,老一辈科学家们甘愿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归祖国,一头扎进大漠深处为国“铸剑”。“氢弹之父”于敏为国研究核武器,隐姓埋名28年。</p> <p>  回溯中国科技发展历程,无论是“两弹一星”还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成果,无不是靠几代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p> <p>  坚持“十年磨一剑”,还需科技工作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沉下心。</p> <p>  不可否认,当下科技界的确存有心浮气躁难题。“论文数量”“职称高低”论英雄的做法,助长浮躁之风;“专家投票”“同行评议”等也滋生功利主义。</p> <p>  浮躁现象有种种形式,但根子潜藏于评价机制。中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要深化改革,把潜能有效释放。</p> <p>  这项改革要实现“一子落而全盘活”,既要“破”,也要“立”。</p> <p>  破,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把更多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p> <p>  立,让基础研究成为科技创新“源头之水”,以“揭榜挂帅”带动攻关,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p> <p>  事实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项举措也在为科研工作者潜心“十年磨一剑”创造条件: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p> <p>  一众机制改革正提上议程,旨在为科技工作者松绑,让更多科研人才静心笃志攻克科学难题。</p> <p>  实践已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秉持初心、沉下心、守恒心“十年磨一剑”,中国才能聚天下英才,创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上克难前行,乘风破浪。(完)</p><!--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9/e5ea7733574199131a0c9e29.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