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中国学者:借助人工智能可1秒内精准估算地震震源机制参数-老港京图库

   日期:2021-03-09 20:08:06     作者:wangxiao    浏览:2    
核心提示:中新社合肥3月9日电(记者吴兰)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捷教授课题组在监测地震、应用人工智能实时估算地震震源破裂机制参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p>  中新社合肥3月9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捷教授课题组在监测地震、应用人工智能实时估算地震震源破裂机制参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地震发生后,借助人工智能可在1秒内准确估算出震源机制参数。<!--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09/d6c8746406f8bf092038c4a8.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p> <p>  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p> <p>  地震的发生是震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动过程,可以采用两个相对错动面的走向、倾向及倾角等参数描述,它不仅可推断断层的破裂方向、速度等,还可以帮助预测海啸、强余震的可能分布等。</p> <p>  据介绍,从多台地面地震记录反推地震震源机制是监测地震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从地震记录推算地震震源机制是个计算耗时的过程。自1938年地震学家第一次开始推算地震断层面解,震源机制参数一直是个研究性问题。目前世界各地地震监测台网在地震速报信息里只有发震时刻、震级、地点和深度,不包括震源机制参数,地震发生几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后才报出震源机制参数。</p> <p>  课题组借力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复杂计算问题。应用完备的理论地震大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完善了该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地震发生后,实际地震数据进入人工智能系统,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系统准确地估算出震源机制参数,大量实际数据测试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该领域的重要突破。</p> <p>  该成果目前正在转化成实际运行的功能,近期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合作研发的“智能地动”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上试运行。(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