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青田  App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助攻  中方  湖北黄冈  谅解备忘录  作者, 

走近“国家的孩子”背后:三千孤儿入内蒙 草原风雨无阻-蒋雯丽侄女

   日期:2021-03-10 13:46:28     作者:wangxiao    浏览:3    
核心提示:(两会访谈)走近“国家的孩子”背后: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风雨无阻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题:走近“国家的孩子”背后: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风雨无阻中新社记者李爱平邢翀今年全国两会,在参
<p>  <strong>(两会访谈)走近“国家的孩子”背后:三千孤儿入内蒙 草原风雨无阻</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走近“国家的孩子”背后:三千孤儿入内蒙 草原风雨无阻</p> <p>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邢翀</p> <p>  今年全国两会,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历经甲子岁月,史海钩沉,这段北方草原上动人的民族团结往事,因此更为外界关注。<!--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扎兰屯市副市长杜明燕对中新社记者说,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草原母亲以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接纳了三千孤儿,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之歌。“这是牧民用最纯最真的感情演绎了‘养恩大于生恩’的人间佳话。”</p> <p>  <strong>“国家的孩子”</strong></p> <p>  蒙古族女作家萨仁托娅曾用一本书记录了这段往事,书名就叫《国家的孩子》。在接受采访时,她依然难掩感动,“这三千余名孤儿,对于每一位扶养者而言,是比天还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收养的是‘国家的孩子’。”</p> <p>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全国粮食供应缺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大批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请缨,将三千多名南方孤儿接到大草原。</p> <p>  “接一个,活一个,养一个,壮一个”。从江南到塞北,历经三年的“生命迁徙”,共有三千余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抚养。</p> <p>  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留存着1960年孤儿北上的历史资料。记者在档案馆看到,在“1960年移入儿童设备购置费明细表”中列入的品名里,有小木床、小毯子、小桌子、便盆、澡盆、枕头……其中还特意提到,有4500块尿布。</p> <p>  萨仁托娅说,其实当时内蒙古牧民的生活也并不宽裕,但他们听到消息后,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来到育儿院申请领养孤儿,有的牧民甚至一下子领养了五六个孩子。“这是一场爱的传递,是来自人类共通的灵魂和大爱。”</p> <p>  <strong>“自己的孩子”</strong></p> <p>  出生于1942年的老人都贵玛,在她19岁时,与三千余名孤儿中的28个孩子“相依为命”,当时还未结婚生育的她成为孤儿共同的额吉(即母亲)。</p> <p>  内蒙古四子王旗旗委宣传部长段雅丽对记者说,都贵玛是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由于念过书、做事认真,被选到四子王旗保育院当保育员。“刚接到任务时,都贵玛心里也没底,自己没经验,家中还有年迈的姨妈需要照顾,牧场里的羊群也指望她去照料。”</p> <p>  段雅丽说,但是双亲早逝的都贵玛知道,失去母亲的羊羔是多么可怜,于是她叮嘱姨妈保重身体,将羊群托付给生产队,毅然承担起照顾孤儿的任务。她培训后开始照顾28名孤儿,其中最小的才满月,最大的也只有6岁。</p> <p>  都贵玛曾说,我从小就受过疾苦,亲身体会过孤儿的苦难,所以我不能放弃。当有孩子夜里生病,都贵玛骑着马,冒着被草原狼群围堵的危险,凛冽寒风中奔波几十里去请医生。在她悉心照料下,28名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p> <p>  1961年春夏之际,内蒙古当地没有子女的牧民家庭陆续收养孤儿。每个家庭来领养时,都贵玛都要逐一介绍身体情况、个性习惯,交待抚养方法、注意事项。每送出一个孩子,都贵玛都会让领养家庭准备新衣服,孩子穿上新衣后再走向新的家庭。</p> <p>  当孩子开始新生活,都贵玛承受的却是28次母子别离。“都贵玛是这些孩子来到草原后的第一个额吉,彼此间感情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直到今天,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都贵玛都会泪湿眼眶。”段雅丽说。</p> <p>  2019年,77岁的都贵玛在北京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曾不止一次地说,孩子就是草原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p> <p>  <strong>“民族团结的故事不能忘”</strong></p> <p>  “除了感恩,我不知道还能对都贵玛额吉说什么,对草原人民说什么。”</p> <p>  今年61岁的孙保卫就是都贵玛当年照顾的28个孤儿中年龄最小的那个。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他数次动容哽咽。</p> <p>  孙保卫出生后不久就从上海被抱到内蒙古大草原,在经过都贵玛照料后,一对来自河北的支边青年夫妇收养了他。对于“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当时过于年幼的孙保卫没有太多记忆,长大了才逐渐了解这段历史,参加工作后就去看望都贵玛。</p> <p>  “额吉知道我要来,远远地等着,看到我来了,高兴得手直发抖。”孙保卫说,一进屋额吉就忙活开了,又是熬奶茶,又是做手把肉,做好后亲手拿刀把肉割成一条一条,喂到他嘴边,还把他当做小孩子一样,生怕吃不到。</p> <p>  孙保卫说,每次回想这段经历,都会不自觉地掉泪。“说实话,是内蒙古这片草原拯救了我的生命,我能有今天,必须要感谢热情的草原人民。”</p> <p>  时光从青青草原流淌而过,任凭风吹雨打,厚重的历史印迹不会被消磨。牧马扬鞭,风雨无阻,只要民族守望相助,就能克服各种磨难。</p> <p>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晓红认为,这段见证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是引导新时代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宝贵资源。</p> <p>  如今,孙保卫也有了自己的外孙,“我会把自己作为三千孤儿的故事讲给外孙听,这段历史绝对不能忘记,民族团结的故事绝对不能忘记。”(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