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江西这个县为何家家户户习惯喝“无盐汤”?-真人视讯网

   日期:2021-03-18 15:17:54     作者:wangxiao    浏览:3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王凯)现如今,很多人都在追求“少盐”的健康餐饮,但谁都知道菜肴里若不放一丁点儿盐会有多难吃。可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家家户户偏偏都保持着喝“无盐汤”
<p>  中新网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 王凯)现如今,很多人都在追求“少盐”的健康餐饮,但谁都知道菜肴里若不放一丁点儿盐会有多难吃。可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家家户户偏偏都保持着喝“无盐汤”的奇怪习惯,这又是为什么呢?</p> <p>  这要追溯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年11月在瑞金成立。为了把苏维埃政府扼杀在摇篮里,反动派不仅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同时对中央苏区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意图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落入共产党和红军手里。</p> <p>  这就造成了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尤其是食盐奇缺,许多战士和群众长期缺盐而身体浮肿,伤口不易愈合,严重影响了红军的战斗力。</p> <p>  为了支援前线,让红军战士能吃上盐,宁都人民提出“炒菜少放盐、蒸汤不放盐”,硬是从牙缝里把珍贵的食盐省下来,全部用来支援前线。许多年后,盐对于宁都早已不再是稀缺紧俏的物品,但当地人喝“无盐汤”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p> <p>  在旁人看来,这碗平平无奇的“无盐汤”似乎寡淡无味。可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却能从中品出一种“真味”,是血脉相连的味道,是生死与共的味道。</p> <p>  回望党史,类似的动人故事何止千万?老百姓为支持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付出的又何止食盐?就如同那首老歌里唱的——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p> <p>  无论是红军长征,还是领导人民抵御侵略;无论是解放全中国,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一路行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p> <p>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才有底气去迎接任何挑战与磨砺。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有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p> <p>  在那样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仍旧斗志高昂,共产党人能以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口吻去调侃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因为有着坚定的信仰,也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身后有千千万万的群众不离不弃风雨与共。</p> <p>  时至今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依旧是谋求高质量发展,实现宏伟蓝图的有力保证。</p> <p>  在迎来中共百年华诞之际,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在精神层面品一碗“无盐汤”,感怀党与群众的血脉相连,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标签: 丈夫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