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青田  App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助攻  中方  湖北黄冈  谅解备忘录  作者, 

一些地区将招商任务分派给妇联、教育部门,合适吗?-阎玉环

   日期:2021-03-24 09:01:18     作者:wangxiao    浏览:5    
核心提示:给教育部门分派招商任务合适吗近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北方一些地区为发展当地经济,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继续沿用“全员招商”的老法子,发文件、摊指标、搞排名,个别产业基础薄弱的乡镇
<p>  <strong>给教育部门分派招商任务合适吗</strong></p> <p>  近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北方一些地区为发展当地经济,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继续沿用“全员招商”的老法子,发文件、摊指标、搞排名,个别产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头上也压了3000万元的招商指标。强行摊派的招商引资任务,并没有如愿吸引到企业踊跃投资,“一季一排名”的考核评价压力,倒是让基层干部陷入疲惫,力不从心。</p> <p>  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搞活经济,为此要求干部全力投身招商引资,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发文件、摊指标、搞排名的推进方式,忽视了工作实际,使招商引资走上极端。明摆着完不成的招商指标,只是对干部的瞎折腾,还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p> <p>  “全员招商”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乏力、地方财力吃紧的困境,但大水漫灌式的“全员招商”,由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便没法分门别类地梳理经济发展问题,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出药方。有地方还将招商任务分给妇联、教育局、工会等机关,这样的“额外工作”,分散这些部门工作人员的精力,加之他们并不擅长招商工作,招商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与其如此,还不如由专业部门和人士牵头招商,其余部门协调配合即可。<!--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优越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孕育出庞大的市场主体,还能激发出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有的地方“全员招商”口号很响、考核很严,但前期准备不足,要么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存在短板,要么政策宽容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创新导向不明,最终导致本地缺乏吸引外来投资的比较优势,难以妥善承接外来企业的产业转移。有些地方前期承诺各种优惠,甚至许下违反规定、无法兑现的承诺,之后不得不“变脸”失信;有的把招商引资当作“肥肉上门”,关了门便“宰客”。凡此种种滥用政府公信力的表现,如果得不到纠正,企业会缺乏长期发展的恒心,想过来的企业也会望而却步。</p> <p>  招商引资需要政府的引导呵护,但也要遵循市场规律。除了政府主动牵线搭桥外,本土企业开展的对外合作,也能展示当地的商业形象。由于合作双方有互信的基础、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等,将极大吸引外地企业前来兴业投资。当然,前提是当地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慢慢培育出优质的本土企业,这个过程要付出的努力,一点不亚于招商引资。</p> <p>  综合来看,“全员招商”的诸多弊端,是缺乏科学规划导致的。因此,政府招商引资必须谋划在前,从地区实际出发找问题,补齐短板,通盘谋划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要分“几步走”。有了系统清晰的准备谋划,才能让力气往一处使,才能给前来投资的企业吃上定心丸。</p> <p>  白毅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