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28/81d6412aa918fb923e630502.jpg" /></p>
<p>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坐落于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广场上的花岗岩雕像,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中国“铁汉”深深的敬仰与怀念。</p>
<p> 1960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p>
<p>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的铿锵誓言,穿越时空,久久回荡。</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28/bc3efcc4d6b5944ab0cb9fd3.pn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铁人”王进喜在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p>
<p>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他高度评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28/728657d3c6d78b6a8a74e773.jpg" /></p>
<p>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匮乏,严重的“贫血症”制约着共和国的发展。</p>
<p> 因为缺油,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毛泽东主席曾这样感叹:“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p>
<p> 松辽惊雷,油出大庆。</p>
<p> 1959年,“松基三井”喷出的油流让人们看到了大油田的希望之火。但是,摆在人们面前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缺经验少技术、钻井开发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度艰苦……</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28/236b8eca00c6df56fd56832d.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王进喜带领团队研究改进泥浆泵。</p>
<p>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 “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和科研工作者,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大庆油田,为共和国发展输送“血液”。</p>
<p>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真正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p>
<p> 岁月更迭,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大庆人手中传递、擎起。大庆油田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和千千万万大庆石油人一道,让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历久弥新。</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28/3171baa2629249e344eecedc.jpg" /></p>
<p> 2020年12月28日,野外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钻井平台,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呼啸,滴水成冰。鲜艳的党旗下,队员们在严寒中作业,战疫情、保生产,这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一如当年。</p>
<p> 在泵罐区,泥浆工程师王波摘下手套,把手伸到一桶水中,用比重秤盛出热水,倒进设备中进行清洗作业,被水浸湿的手就这样裸露在寒风中。“这没啥的,早就习惯了!”王波笑着说。</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28/4af6bc9c26d6b80f61ce35de.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 2020年12月28日,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泥浆工程师王波在钻井队井场里作业。</p>
<p> 由于常年在野外作业,冬季的寒冷早已是1205钻井队员们熟悉的“朋友”,外人看来很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已经“习以为常”。</p>
<p> “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比‘铁人’老队长那时候强多了,我们更得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铁人队伍’丢脸。”120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段永坚说。</p>
<p> 井架高处,“铁人队伍永向前”的标语迎风而立。建队68年来,这支队伍持续“为国加油”的脚步从未停歇。</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3/28/075bcac8add95fa1e50e6620.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一个个石油故事,一首首红色壮歌,一代代不绝传唱。</p>
<p>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持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情怀,保持敢闯敢试、忘我拼搏的勇气,保持艰苦奋斗、永不服输的韧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p>
<p>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p>
<p>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p>
<p> 主编丨宁黎黎</p>
<p> 编辑丨陆明明</p>
<p> 视觉丨江雨航</p>
<p> 资料丨张亚楠</p>
<p> 校对丨栾熙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