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起名非小事,尤其是传染病的名字。</p><p> 最近,针对一些政客将新冠病毒诬称为“中国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应避免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p><p> 传染病到底是怎么起名的?之前几次大的传染病名字从何而来,又有哪些教训?快看看这个知识贴——</p><p> <strong>之前传染病名字都是怎么起的?</strong><!--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没人喜欢与病毒,更不想和传染病扯上关系。</p><p> 因此,给传染病命名,是一个令人心焦的问题。</p><p> 但是,一些病毒猎手们却经常根据地理位置、传播特点等,来命名他们发现的病毒。</p><p> 比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因为与地名相关,都涉嫌污名。</p><p> 类似的例子还不少。比如,因发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人质劫持案而发现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再比如,2018年暴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同样以地区命名。</p><p> 说一个更典型的例子。</p><p> 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造成了约2000万至4000万人死亡,由于当时是先从西班牙发现的,所以又称“西班牙大流感”。</p><p> 但是,后来研究发现,流感发源地其实是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处军营,并通过参战士兵带到世界各地。</p><p> 如果按照病毒发源地,应当改名为“美国大流感”。但为了避免地域歧视,现在比较统一的称呼是“1918年大流感”。</p><p> 一些涉及地域的传染病的名称,不利于相关地区的国际形象和品牌建设,可能会产生长远的、负面的、无法扭转的影响。</p><p> <strong>起了不合适的名字能改吗?</strong></p><p> 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p><p> 所以,如果传染病刚开始被起了个不合适,甚至是错误的名称,接下来还能改吗?</p><p> 答案是肯定的。</p><p> 上面说的1918年大流感是一个例子,近期的例子也有。</p><p> 2009年,全球暴发H1N1流感,刚开始有研究称,这是从猪流感病毒传染到人引起的流感,因此称为“猪流感病毒”。</p><p> 但是,后续研究并无确切的证据证明这一观点。为了避免把罪责推到猪身上,世卫组织提议把此次流感改为“北美流感”或“墨西哥流感”(因为流感最先从北美和墨西哥发生)。</p><p> 但是,这也涉及地域问题,难免引发地域歧视。因此,美国建议改为“2009 H1N1流感”,世卫组织则将此次流感改为“A(H1N1)型流感”,即甲型HIN1流感。</p><p> 可以看到,疫病发生的国家和地区对病原体和疫情的命名也可能与世卫组织命名不同。</p><p> 还是2009年的H1N1流感,美国称为“2009 H1N1流感”,世卫组织称为“A(H1N1)型流感”。</p><p> <strong>到底怎么起名才规范?</strong></p><p> 病毒没有国界,它影响的对象也不分种族、肤色、财富多少。所以,应避免将病毒与某些地区和人联系起来。</p><p> 那么,到底传染病有没有起名的规范呢?</p><p> 还真有!</p><p> 2015年,世卫组织发布了命名新型人类传染病的最佳实践。实践不推荐的措辞主要有这几个:</p><p> 1、地理方位:城市、国家、地区、大陆等;</p><p> 2、人名等;</p><p> 3、文化、人群、行业、职业等;</p><p> 4、特殊的动物或食物种类;</p><p> 5、煽动过度恐惧的词汇,如未知、死亡、致命、流行等。</p><p> 推荐的描述术语有这么几个:</p><p> 1、通用描述术语,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出血性、脑炎、免疫缺陷、功能不全等;</p><p> 2、年龄组、患者人数、时间进程、流行病学、起源、严重程度、季节性、环境,如老年、急性、先天性、轻度、夏季、海洋等;</p><p> 3、病因及相关描述,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亚型等;</p><p> 4、年度,如2019。</p><p> 实际上,新冠病毒也早有科学命名。</p><p> 2月份,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corona(冠状),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年份。中文意思为“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p><p> 给传染病起名,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规范,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随意泼脏水,否则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策划、文案: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