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德国作家:人们应冲破西方媒体报道框架重新认识中国-

   日期:2021-06-04 15:43:03     浏览:0    

  新华社柏林6月3日电 专访:人们应冲破西方媒体报道框架重新认识中国——访《伪圣美国》作者米夏埃尔·吕德斯

  新华社记者张远 张毅荣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框架下,少有对中国客观、分析性的报道,人们应冲破这些固有框架重新认识中国。”德国作家米夏埃尔·吕德斯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吕德斯是德国知名作家、媒体人,曾在中东常驻生活,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学习阿拉伯文学,并在柏林学习政治学。他近期撰写的德语著作《伪圣美国》披露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和政府、资本之间的关系,深受读者欢迎。

  吕德斯介绍,西方媒体多为私人所有,服务对象是权力和财富精英,通过构建报道框架、设置报道“滤镜”,进行具有倾向性的报道,包括时常将复杂的政治议题刻意极化为“好人”与“恶人”的争斗,扭曲真相。

  “这是错误的思维方式,也是危险的思维方式。这是鼓励煽动对抗,基于暴力外交下的结果,不利于人们增进对各方了解。”吕德斯说。

  在《伪圣美国》一书中,吕德斯列举了美国媒体近些年对中国新闻的不少失实报道。他认为,中国作为崛起大国,天然成为美国利益集团和政客的攻击对象,这种攻击操作便利且代价很小。

  吕德斯揭露,攻击中国的策略是一些公关公司和游说公司设计的,其中包括较为著名的奥唐奈合伙公司。“我们看到美国不断抛出新的涉华议题,比如香港、新疆等,以吸引媒体的注意力。”

  “在许多(西方)涉华报道中,我们看不到客观的讨论或批评,而是(对中国的)妖魔化。”吕德斯说,“我们很难找到几篇能够理性分析中国国情的文章,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报道受到了利益集团的框架限制。”

  吕德斯说,此前攻击中国符合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利益,他们将中国作为美国国内政策失误的“替罪羊”。拜登政府上台后仍然不易改变这种状况,因为一旦改变对华策略,就会在这种极化叙事中被贴上“对华软弱”的标签。

  谈到《伪圣美国》的写作目的,吕德斯表示,他希望欧洲媒体以及各国政府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打破框定的认知,跳出美国的阴影。

  吕德斯说,特朗普政府先前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欧洲政要和媒体对其均持批评态度。而在拜登政府上台后,欧洲出现了盲目的释然和乐观,认为跨大西洋关系会得到极大的修复,但实质上这是错误的判断。

  吕德斯认为,如果德国和欧洲舆论仍然不能跳出美国设置的所谓“主流叙事框架”,继续选择与中国和俄罗斯强硬对抗,那么欧洲的外交政策将步入歧途,逐渐失去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公众人物,致力于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间的对话。”吕德斯说,“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合作而非对抗。这是我想传达的信息。”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