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筑梦天宫”,中国愈显世界眼光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6月17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把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送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航天员时隔5年再入太空。
从古时的“万户飞天”到如今的“筑梦天宫”,中国人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建造中的“太空之家”正向世界发出一份“邀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16日表示,进入到空间站阶段,中国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通过点题“开放合作”,中国航天愈显“世界眼光”。
这份“世界眼光”首先聚焦“人”。
1961年至今,世界载人航天已走过60年历程。从加加林首次飞天到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从多国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开展合作到中国航天员今天再入太空,作为太空探索与合作研究的重要主体,航天员始终是最受关注的主角之一。
中国已将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列为未来空间站国际合作可行方向之一。近年来已有一些外国航天员开始主动学习中文,为加入空间站做准备。未来,通过为航天员开展合作研究提供更好的土壤、为太空驻留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国“太空之家”将为中外航天员打开新的“筑梦空间”。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图为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中新社发 汪江波 摄这份“世界眼光”也是为了“家”。
太空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回溯历史,从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中德联合生命科学试验,到神舟九号带回的国际宇航联合会会旗,开放一直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关键词。
未来,中国“太空之家”计划开展各类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为此,空间站已做好相应准备,比如配置在核心舱和实验舱上的科学机柜均配备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人们相信,“太空之家”产生的研究成果将使更多诞生于科幻小说中的想法变成现实,助力人类消除贫困饥饿、推进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进程,以科技之力让生活提质升级。
这份“世界眼光”亦着眼“和”。
外空是世界的共同财富。如何持续推进外空合作、使其成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疆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当前,外空领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外空被一些国家赋予越来越多的安全和战略考量,外空武器化阴影犹在。
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倡导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未来中国“太空之家”广交国际朋友,亦着眼以“和”促“合”。中国正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围绕在空间站开展基础物理、空间天文等领域空间实验进行双边合作交流,中俄在近地轨道空间站等领域正沟通酝酿开展更多合作。
人类离开地球,走向更深、更远的太空,是为了更好、更自觉地呵护共同家园。人们期待,中国“太空之家”作为具有“世界眼光”的空间实验新平台,将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共同福祉带来新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