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用“蓝绿底色”绘生态画卷 天津绿色生态屏障综合生态效果初现-

   日期:2021-07-13 18:32:45     浏览:0    

  中新网天津7月13日电 题:用“蓝绿底色”绘生态画卷 天津绿色生态屏障综合生态效果初现

  作者 王君妍

  驱车穿行在位于天津市津南区的绿屏·辛庄湾,树木郁郁葱葱,枝叶扑打在车身,簌簌作响。深吸一口气,雨后氤氲的水汽伴着青草香,犹如置身“天然氧吧”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日前,记者探访天津绿色生态屏障区,目之所及,林木、稻田、湖面……一幅由“蓝绿底色”绘就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17年,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要严格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形成绿色森林屏障”的决策部署。2019年10月,《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2018—2035年)》获得批复。

图为绿屏·咸水沽湾千亩稻田。 王君妍 摄 图为绿屏·咸水沽湾千亩稻田。 王君妍 摄

  据悉,屏障区面积736平方公里,北连天津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盘山和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区,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呼应;南接北大港和团泊生态湿地保护区,同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串联,将融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体系,成为环首都东南部生态屏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期限到2035年,分近期和远期两步实施。近期目标到2021年,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5%,一级管控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0%;远期目标到2035年,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0%,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如今,夏日的绿屏·咸水沽湾,绿意盎然,鲜花绽放,格外“养眼”。不远处,“千亩稻田”种植着历史悠久的天津小站稻,清风吹拂,稻浪滚滚。

  据天津市气象局介绍,通过高分辨率气象卫星数据分析,屏障区高质量生态区域不断增加,原有水体和湿地被修复,面积逐渐扩大;海河南北两侧优良生态环境面积明显增加。

  “截止到2021年6月底,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73万亩(含部分水面),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3.9%。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成规模的生态区域已有20多处,面积达到150多平方公里。”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范树合说。

  由于城市地表的改变,形成明显的高温区,如同露出水面的岛屿,被称之为“城市热岛”。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绿色生态屏障区的西侧和东侧形成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两个热岛区,呈现显著联合态势。

  而随着绿色生态屏障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湿地树木增多,大面积水体和湿地随着地面的水分蒸发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含水量,屏障区对本区域大气的“降温增湿”效果将逐渐显现。

  “通过模拟评估和对比分析发现,绿色生态屏障区完全建设完成后,两个‘热岛’发展将被阻断,无法形成贯通,只能隔着屏障区相望。同时,还由于屏障区与北大港水库、七里海湿地相连,形成贯穿南北的‘生态带’,夏季在偏东风的作用下,中心城区东南部降温0.2-0.4摄氏度,增湿2%左右。”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振玲说。

  “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把天津南北两大水系、天津南北两大湿地连接,形成了绿色生态屏障与水资源水环境相辅相成的格局。”原天津市水务局正总工练达仁介绍,“同时,涵养水资源,对天津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辅助和促进的作用。”

  截止2021年6月底,生态屏障围绕拆迁修复、造林绿化、路网建设、水系连通等“十大重点工程”,启动了190项子工程。“‘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大写意生态场景已经显现。”范树合介绍。(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