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安徽黄山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守护徽州古建筑 促新业态迸发-

   日期:2021-07-16 18:55:31     浏览:0    

  中新社安徽黄山7月16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16日从安徽省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黄山市累计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致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等),多为明清时期徽商所建。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

  据统计,黄山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85处,其中国保31处;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中国传统村落92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53家。

  近年来,黄山市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制,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保护等一批重大工程,初步实现了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

  其中,黄山市陆续实施了百余个古村落和1300多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67幢,打造了事业、产业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近千处。

  据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许多徽州古民居修复之后,有的成了乡村民间非遗项目演示复活场所,有的打造成民宿、客栈、茶吧、酒吧,有的辟为老年协会活动中心和村民议事场所,有的办成了农家书屋、综合文化站等,既传承了徽州文脉,又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适应了现代文明发展需要,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黄山市以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发展。

  为避免同质化,造成“千村一面”和重复建设,黄山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每个古村落的保护利用规划和每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明确保护利用主题、要素和范围,并为所有古村落、古民居建立完备的档案。建立文字、图片、录像等古建筑数据库,编制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名录》。

  下一步,黄山市将出台保护利用鼓励政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徽州乡村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古民居产权流转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依法合规机制。(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