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过“桥”变宝!平谷区巧用垃圾结下“绿色成果”-

   日期:2021-09-23 22:01:55     浏览:0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3日电(彭宁铃)地处京津冀交界地带的平谷区是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也肩负着建设首都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

  从枯枝烂叶变废为宝,到综合执法打击不法分子,“生态桥”“乡村吹哨、部门报道”等制度的创新推动着平谷区走出一条绿意盈盈的发展新路。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生态北京‘媒’美与共”主题采访团走进平谷区“生态桥”示范区刘家店镇、金海湖风景区,探访当地的生态发展之路。

彭宁铃 摄 正在升级的“生态桥”工程项目基地。彭宁铃 摄

  枯枝烂叶过“桥”变宝:“让桃花节没有味道”

  九月的平谷区依然绿意盎然。作为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区,平谷区17个乡镇(街道)种植有34万亩果园。

  繁荣的果品种植促进了平谷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每年20余万吨果树枝条等农林废弃物的产生。

  “‘生态桥’实施以前,按照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这20余万吨果树枝条等废弃物大约会有8万吨被堆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造成河道堵塞、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据刘家店镇党委书记马超鹰介绍,除了乱堆乱放,在北京市实施煤改清洁能源之前,还有大约12万吨废弃物被村民用于做饭、取暖、焚烧。

  “我们曾测算过,这12万吨废弃物经过充分燃烧后,每年会在平谷上空产生大约486吨的PM2.5。”马超鹰说,2018年,刘家店镇的PM2.5排名在全区都是倒数。

  基于种种问题,环境问题一度是平谷区的“老大难”。然而,垃圾有时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2017年1月,平谷区委、区政府以刘家店镇为试点,创新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

  据了解,这一工程是通过“资源-农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聚焦果树园林枝条、畜禽粪污、蔬菜植株残体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把果树枝条废弃物、养殖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并运用技术手段制作高品质有机肥,有序还田,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生态桥’其实不是实体桥,而是一个体制、机制上的桥。”马超鹰说,要解决环境问题,政府、村委会、企业和村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大家一度存在“断桥”,使得废弃物成了“孤岛”。而“生态桥”的提出,就是为了加强基层的主动治理,解决基层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有了这个工程,老百姓将废枝交到‘生态桥’工程项目基地后,由我们进行称重,量化,登记,通过粗粉、细粉、腐蚀、发酵的过程将之制成有机肥,按照1:0.8或者1:1的比重返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大桃品质,提升生活舒适度。”马超鹰说。

规划建设“生态桥”治理工程示意图。 规划建设“生态桥”治理工程示意图。

  对村民来说,这一工程让他们的钱袋子更鼓了。

  村民宋淑伟告诉记者,她家中有6亩多地,一年可向“生态桥”上交4吨左右农业废弃物,而一吨废弃物可换一吨有机肥,每年能因此节省三四千块的肥料钱。

  此外,有机肥改良了土壤,种出的桃子口感更好,桃子在网上的销量也得到了提升。“市民都认可咱们的桃是有机桃。”宋淑伟说。

  据介绍,自2017年“生态桥”工程实施以来,平谷区全区共引导农户上交农业“九废”22.7万吨,生产高标准有机肥12.23万吨,下发有机肥10.23万吨,共改良土壤5万余亩。经过两年的土壤提升,2019年5月,经专业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17年的1.7%提升到了3.07%。

  开展至今,“生态桥”工程已完成全区布局,形成“2+17”总站+粗粉站运行模式。未来,新的厂房建成,每年收集处置树枝等废弃物的能力将达到10万吨以上,生产有机肥的能力将达到2.5万吨以上,能为老百姓改良有机质的土壤达5万亩。

  通过“桥梁”变废为宝,村里的环境更明显得到了改善。

  马超鹰介绍,“生态桥”工程实施后,PM2.5、PM10、二氧化碳的排放均有明显改善。平谷区的PM2.5排名也由从前的倒数变为前茅。

  作为大桃之乡,平谷每年有桃花节,但在过去,由于桃花开的时候正逢布肥,树下不是乱堆乱放就是农家肥,市民们都自嘲那是“有味道的桃花节”,赏桃花时,大家的相机也会抬高,避免照到树下。

  “2017年年底,我们发了有机肥后,2018年,我们过了一个没有味道的桃花节。大家可以肆意地照相,天上地下都可以。”马超鹰说。

金海湖风景区。彭宁铃 摄 金海湖风景区。彭宁铃 摄

  “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综合执法守护碧水

  “北有大金山,南有海子水库。”这不仅是金海湖镇命名的由来,更曾令金海湖人引以为傲。

  但在一段时间里,金海湖镇的生态问题也是当地居民的一块心病。

  据金海湖镇镇长曹静介绍,上世纪80年代,2万亩的大金山是有名的金矿产区,在2000年金山关闭后仍有不法分子进行盗采。

  针对这一问题,2017年,区委区政府将金海湖镇率先作为试点,开展“双安双打”工作。

  “为期117天的‘双安双打’工作,一是赋予我们乡镇绝对指挥权和领导权,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我们的16个部门进行了执法职能的下沉。”曹静介绍,通过117天的专项行动,采用了账单式执法、补位式执法、点位执法等执法模式,逐渐形成了“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这一执法模式。

  比起过去打电话反映问题,各部门执法难以形成合力,曹静认为,“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明确了各执法部门的执法事项、权责清单,使得执法清晰有效。

  除此之外,考核的树立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我们会对各部门进行打分:该来的来了没有?来了有什么执法效果?给出一个及时的反馈。到年终时,还要给这些部门做出评价。”曹静说。

  曾经,违规船只、私搭乱建等乱象困扰着库区,不仅埋下安全隐患,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还破坏了水库的生态。

  在吹哨报到的模式下,乡镇“吹”来了相关部门,综合执法加大了库区的综合治理力度,使库区的乱象得到有效治理。2018年,金海湖水质20年来首次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晒碧水”“晒蓝天”已逐渐成为平谷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