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天琴”+“太极”+LISA三大计划联合锁定引力波-

   日期:2021-09-28 09:40:17     浏览:0    

  近日,《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天文》发表题为“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概念与现状”的论文,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顶尖国际杂志上对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做出完整、系统的介绍。

  2016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在2015年9月14日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是21世纪物理学最重大的发现。引力波在宇宙中几乎自由传播,是探究包括引力本质在内的新物理及宇宙奥秘的窗口。引力波探测的国际竞争,目前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为了参与这一国际最前沿、最基本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天琴”与“太极”两个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

  “天琴计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于201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学发起,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其目标是在2035年前后,在约10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部署3颗全同卫星,3颗卫星将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天文台“天琴”,开展引力波的空间探测,进行天体物理、宇宙学及基础物理前沿研究。“天琴一号”已于2019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并实现了所有预期目标。

  2016年,中国科学院提出了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类似欧美LISA计划,“太极计划”的3星编队轨道是以太阳为中心,设计干涉臂臂长即卫星间距300万公里。“太极计划”对卫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3颗卫星必须构成超稳超静平台。2019年8月31日,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太极计划”第一步任务目标已成功实现。

  “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概念与现状”一文由华中科技大学龚云贵、罗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及扬州大学王斌教授共同撰写。

  龚云贵教授长期从事引力理论、引力波物理及宇宙学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最先开展中国“天琴”及“太极”联合观测方面的研究,发现“天琴”及“太极”联合观测,可以把对于引力波源的空间定位能力提高至少两个数量级,这为引力波作为标准汽笛去研究哈勃常数危机及宇宙演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单个引力波探测器对于不同空间方位的敏感度不同,龚云贵教授团队发现LISA、“天琴”及“太极”联合起来,不仅可以覆盖更宽广的空间,而且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引力波源的物理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种子黑洞的起源及演化、宇宙的起源、演化及引力的本质特性等。

  本报记者 吴纯新 刘志伟 通讯员 高 翔 江可凡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