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中国山地绿色指数等4指标已接近或达到联合国2030目标-

   日期:2021-09-28 19:50:03     浏览:0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最新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显示,2010-2020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评估结果总体而言,零饥饿、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正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其中,五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比例、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口比例、土地退化比例、山地绿色指数4个具体指标,中国已整体接近或达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的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28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进行全面介绍与解读。该报告首次开展基于地球大数据的中国尺度零饥饿等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在这6个方面正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尤其是2015年之后,改善幅度较大。

  其中,中国有4个具体指标整体已接近或达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分别是:零饥饿方面,五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比例2017年降低到4.8%;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方面,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口比例2020年达90.15%;陆地生物方面的土地退化比例,2015年至2018年,中国土地恢复净面积约占全球1/5,位居世界首位;陆地生物方面的山地绿色指数,2020年达到82.05%,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地区间差异。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表示,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的发布,凸显中国在科技领域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和积极借鉴。他希望该系列报告能为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和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做出积极贡献。

  郭华东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挑战需要开拓更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掘利用和创新地球大数据技术,是解决当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数据鸿沟、信息和工具缺失问题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由中科院组织撰写,是继2019年和2020年后,第三次由中方正式对外发布。(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