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世界首条穿越地上“悬河”隧道建成通车-

   日期:2021-09-29 15:21:36     浏览:0    

  中新网济南9月29日电 (沙见龙)备受各界瞩目的“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9月29日建成通车。这是世界首条穿越地上“悬河”的隧道,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黄河从河南境内开始到出海口逐渐形成地上“悬河”,隧道所在的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

9月29日,济南黄河隧道建成通车。图为该隧道。建设单位供图 9月29日,济南黄河隧道建成通车。图为该隧道。建设单位供图

  济南黄河隧道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上,工程全长4760米,隧道长3890米,南接济南主城区,北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据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历朋林介绍,隧道内上层为双向6车道城市道路,下层为轨道交通预留,总投资66.68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公轨合建隧道。隧道距离长、覆土浅、水压高、施工风险极大,有“万里黄河第一隧”之称。

  历朋林告诉记者,针对工程水文和地质条件,该局与建设单位联合研制两台超大型盾构机进行施工,期间还攻克了钙质结核地层、粉质黏土造成的管道磨损、卡泵、吸口堵塞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技术创新团队取得了19项科研成果和88项专利。

9月29日,济南黄河隧道建成通车。图为该隧道。建设单位供图 9月29日,济南黄河隧道建成通车。图为该隧道。建设单位供图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评价称,济南黄河隧道是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高质量隧道,它为建设黄河中下游通道提供有力依据,形成的超大直径盾构适应性选型配置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条隧道推进济南“携河北跨”,实现双侧发展,进一步打通区域经济间的联动、辐射、互动效应,使山东黄河北部区域城市加速“崛起”,推动区域文化交流,让山东更高质量地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包括济南黄河隧道在内的工程建设,是人类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推动发展的实践,将原本割裂的区域经济变成一体化,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

  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来说,从起源到入海,黄河上游侧重保护治理,中下游最具开发应用价值。李铁岗表示,从设备研发、技术安全性等角度来说,类似济南黄河隧道这种突破性建设,对中国未来工程科技创新、建设等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这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实力和未来经济依靠技术持续带动能力的巨大提升。”(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