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400余位专家学者敦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助力国家时频体系建设-

   日期:2021-10-14 15:10:19     浏览:1    

  中新网甘肃敦煌10月14日电 (记者 冯志军)1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办的“2021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本次会议旨在展示中国在时间频率领域的重大成果,引领技术发展,推动时间频率在导航、通信、电力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国内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与技术交流。

图为会议期间展出的时频设备,吸引与会者围观。 冯志军 摄 图为会议期间展出的时频设备,吸引与会者围观。 冯志军 摄

  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4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400余位专家学者,从光频标与微波频标技术、振荡器与频率合成技术、守时与授时技术、远程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时间频率计量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就中国时频科学领域两年来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助力国家时频体系建设。

  作为中国时间频率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科研成果最新和专业性最强的时间频率技术交流会议,全国时间频率学术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授时与时间专业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该学术年会自1980年起已举办16届。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从世界时到原子时,从短波到长波,从区域到全国,从地基到星基,再到空天地一体、立体交叉的国家授时体系,时频高技术产品也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关键产品和核心系统实现自主可控,时频前沿技术也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甚至领跑。

  张首刚说,72年来,中国时频体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特别是为以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为以导弹武器试验为代表的国防安全领域等,做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张首刚认为,近两年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国家时频体系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载人航天专项“空间站高精度时频实验系统”及其北斗导航新技术实验、深空探测、在轨维护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陆续启动和实施,“十四五”期间,中国时频科学有望实现井喷式发展。

  甘肃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表示,此次会议将进一步带动科技创新,增强科学普及辐射效果,为敦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科技动力,当地将全力做好本次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共同架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共享发展经验,共谋互利共赢。(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