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马海燕)纪念《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1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李君如表示,30年中国人权理论研究取得四大进展。
进展之一:在思想认识上,从提出人权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到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和党章。李君如指出,从提出“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到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党代会报告,写进宪法和党章,中国对人权的思想认识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进展之二:在理论建构上,从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李君如说,1991年11月发布的中国第一部人权白皮书是中国人权理论创新的起始点。白皮书提出的“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是中国人权理论研究及其话语体系建设中提出的第一个重要观点。
进展之三:在道路探索上,从强调人权普遍性原则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李君如说,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中国在推进人权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时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
进展之四:在国际斗争中,从“失语挨骂”到逐步掌握国际人权舆论斗争话语主动。李君如说,30年前《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发表,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我们的声音进入了国际人权舆论场。
李君如表示,30年来,由于中国的人权白皮书不仅有事实支撑,还有理论支撑,不仅有吸引人们眼球的中国特色人权理论,还有一听就懂并具有浓厚感染力的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诸如“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话语,特别能够赢得人心、赢得人权舆论斗争的主动权,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产生强烈反响。
李君如也建议,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让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及其话语体系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