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母亲河畔的中国】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山西“网红村”借非遗聚力嬗变-

   日期:2021-10-20 17:20:27     浏览:1    

  中新网太原10月20日电 (高瑞峰 上官云)剪纸、漆画、木雕、千层底等多个非遗项目入驻,刘家堡村借“非遗文化街”声名渐播,由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

  刘家堡村是明代大学士王琼的故里,地处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距离市区近30公里。近年,该村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打造了非遗文化街区,以“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山西太原,刘家堡村将闲置的老院子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区。 高瑞峰 摄 山西太原,刘家堡村将闲置的老院子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区。 高瑞峰 摄

  “村两委”工作人员吴力军告诉“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该村打造的非遗文化街区,融合非遗文化和田园风光,已形成游览、研学、体验、美食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

  “将村里闲置的老院子统一进行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和民宿,为入驻的非遗项目免费提供。”吴力军说,非遗进入农家院,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当地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发展。

  走进村中,街头巷尾大面积墙绘随处可见,一座座非遗项目入驻的院落散布其间。据了解,目前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大小项目院落50余个,规划有民宿区、雕刻区、餐饮区、非遗区等,日均客流量可达3000人次左右。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以“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高瑞峰 摄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以“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高瑞峰 摄

  该村还通过修车铺、钉盘儿碗、拨浪鼓等几十种农村老行当,老式自行车、录音机、电视机等老物件,及耧儿、犁耙等农具实物,进行“乡村记忆”展陈。

  此外,刘家堡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赏花休闲、婚庆摄影、乡村旅游为特色,重点推出古朴典雅的新型农家乐及民宿,并推出牺汤、八大碗、小店元宵、沾片子等当地特色美食,打造“市井文化”名片。

  “把非遗传承人请过来,助力非遗传承,同时带动村民参与非遗传承。另外,村集体统一租赁院子,村民有租金收入,还可以在非遗工作室工作;游客增多,更带火了农家乐。”吴力军介绍,全村共540个院子,计划修建100个“非遗小院”,吸引更多的非遗项目入驻。

  “风里雨里,我在刘家堡村等你。”刘家堡村一处院子拐角处有这样一份邀约。目前,借助非遗文化优势,该村成为城市近郊休闲旅行的网红打卡地,并成为了解太原历史文化和地方美食的一处窗口。(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