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刘文文)国新办29日举行自然资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自然资源部部长、中国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称,“虽然我们守住了国家确定的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也完成了国家规划所确定的2020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的任务,但是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究其原因,陆昊指出,当前比较突出的是耕地“非粮化”管控方面的问题。从“三调”数据看,耕地过去十年主要净流向了国土绿化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客观地讲,国土绿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有合理性的,但要有规则、有节奏、有管控、有明确的规划。目前的问题主要出在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规则、节奏和管控上。
他还指出,程序性、实质性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2020年的土地例行督察发现各地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占用破坏耕地的问题7371个,涉及耕地70.47万亩。此外,一些地方在耕地的占补平衡要求落实上还不到位。2018年以来,中国自然资源部连续4年组织开展了占补平衡的核查。涉及补充耕地项目15.8万个,查出存在问题的比例平均占5.2%。
针对以上问题,陆昊透露国家准备出台一揽子措施,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在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方面完善操作管理规定,也就是既要管“非农化”,还要注意管理“非粮化”问题。
陆昊强调,要实事求是落实占补平衡任务。“严格补充耕地核实的认定,我们要将所有通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逐地块的‘上图入库’,在网上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