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西南联大何以孕育革命“火种”?-

   日期:2021-11-01 22:41:51     浏览:0    

  中新社昆明11月1日电 题:西南联大何以孕育革命“火种”?

  作者 陈静

  “回首我在西南联大求学的时光,到今天已有整整80年了。我以为,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在西南联大了。”11月1日,“中国共产党西南联大党组织发展历程”专题展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开幕,107岁高龄的中国知名作家、曾任西南联大党支部书记的马识途受邀做书面致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令人心潮澎湃的“联大记忆”。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昆八年,华罗庚、陈省身、陈寅恪、朱自清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坚持为国育才,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我亲见了一代读书人于艰苦卓绝中的气魄和风骨,也真切听到人民怒吼的心声和越吹越响的斗争号角。”马识途回忆,在教室是铁皮屋,宿舍是茅草房,上课还要“跑警报”躲避空袭的环境中,他一面认真学习,一面参与党的地下工作,担任了联大党支部书记,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

  此外,西南联大先后有1100多名爱国学子舍身报国,志愿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我父亲原本在西南联大学习,后投笔从戎,为飞虎队担任翻译工作,这段经历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日,西南联大从军学子李良驷之子李先生向西南联大博物馆捐赠了父亲使用的军毯和飞虎队皮夹克、腰带。“我父亲今年100岁了,希望通过捐赠这些物品,让大家知道西南联大除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也有很多投笔从戎的青年,他们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值得铭记。”

  西南联大教授周荫阿外孙、云南西南联大校友会会长吴雁江介绍,外公在云南从事教育行业将近50年,在他的影响下,自家四代人出了15位教师,这是传承联大精神的缩影。吴雁江表示,“西南联大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卓的品质以及担当精神,应该永远传扬下去。”(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