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中外科学家共建全球甲虫化石形态数据库-

   日期:2021-11-10 19:30:54     浏览:3    

  中新社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0日消息,该所与中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全球甲虫化石形态数据库,重建了甲虫的早期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距今约2.5亿年)明显影响了甲虫的早期演化历程。

  昆虫作为现今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自石炭纪开始繁盛,在二叠纪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二叠纪末发生了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迄今,学界对此时期昆虫的演化过程争议颇大,进而导致科研界对于昆虫对生物大灭绝的响应机制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赵显烨在王博研究员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余逸伦以及俄、美等国科研人员合作,依托古生物研究所大数据中心,建立了全球甲虫(昆虫纲鞘翅目)化石形态数据库。

  赵显烨介绍,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甲虫的分类多样性、形态歧异度、系统发育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重建了甲虫的早期演化历史。

  “研究发现,大灭绝事件,特别是去森林化明显影响了甲虫的早期演化历程。为理解昆虫对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响应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新见解。”赵显烨说。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英国综合性学术期刊eLife上。

  该研究还首次利用形态歧异度等指标对昆虫化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以及多指标、多种模型的联合分析有助于人类更好地揭示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规律和可能的驱动力。

  当今,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与毁林事件导致森林昆虫多样性不断下降,与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十分相似。该研究或许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未来昆虫将如何响应全球气候的变化。(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