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的《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非携手应对,中非友谊得到新的升华。中国企业亦积极在非洲地区开展联合生产,帮助有意愿的国家实现疫苗本地化生产,目前已在埃及启动疫苗本地化生产,同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合作协议。
白皮书介绍称,2020年6月,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功举办。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同非洲大陆就应对疫情举行峰会的国家,引领国际对非抗疫合作,为全球抗疫合作注入新动力。在中国抗疫的艰难时刻,非洲国家和非盟等地区组织通过不同方式对中国抗疫行动给予有力声援和支持。
白皮书指出,非洲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驰援非洲,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实施难度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从2020年起,中国根据有关国家需求,向非洲53国和非盟提供了120批检测试剂、防护服、口罩、隔离眼罩、呼吸机等紧急抗疫物资援助,实现对非抗疫援助“全覆盖”。中国积极同非洲国家分享抗疫经验,向17个非洲国家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或短期抗疫医疗队。
白皮书称,中国积极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在中国疫苗上市之初、国内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即开始向非洲援助疫苗,为非洲国家抗疫提供支持与帮助。截至2021年11月12日,已向包括50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在内的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7亿剂疫苗,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并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再向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
白皮书指出,中国企业亦积极在非洲地区开展联合生产,帮助有意愿的国家实现疫苗本地化生产,目前已在埃及启动疫苗本地化生产,同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合作协议。
白皮书表示,为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疫情冲击,克服暂时困难,中国支持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G20)“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G20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大,已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共识。
白皮书还指出,中非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并肩战胜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帮助非方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危机,并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多边国际组织开展对非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