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 杜燕)提升体育学科在中小学升学考试中的地位成大趋势。9日,北京公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适当增加分值并加大过程性考核权重,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引导学生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中国多个省份陆续出台试点政策。
作为首都的北京,于9日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明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分为过程性考核与现场考试两部分,总分值70分。
其中,过程性考核为40分,由学生体质健康考核、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两部分组成。体质健康考核包括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跑、1分钟跳绳等,是学生们都很熟悉、在学校日常体育锻炼中经常练习的项目,共30分;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健康安全和体育运动常识,比如如何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运动伤害等,共10分。
现场考试分值为30分,采取分类限选的方式,设置22项内容,每名学生可挑选4项。相比以往,考试项目增加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14项。
“考试内容有较大调整,打破了以往过于集中限定考试项目的弊端。”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当日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改革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希望引导他们在集体合作、对抗竞争、个人技巧、耐力、力量、速度和激情等方面,获得更完整的体育素养,在“无体育,不教育”的基础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许多家长担心,提高体育分值会让学生们更累。李奕说,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虽然看似是增加分数和考试次数,但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反而是学生能够尽可能选择自己比较擅长、感兴趣的项目,大大增加了拿高分、拿满分的几率。
“崇尚快乐体育,是社会和家长的期待,也是改革的目标。”他指出,改革是要撬动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北京将会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研究、调整,努力让项目的设置达到一个不断科学、合理和完善的状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