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如何进一步提升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日期:2021-12-16 06:01:45     浏览:0    

  如何进一步提升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教育传真

  ◎通讯员 张羽程 夏 斌 本报记者 过国忠

  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实施提质增能计划、战略支撑计划、产业对接计划、团队引育计划以及协同发展计划,助推高校快速提升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的能力,使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加速提高。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拥有学科资源、知识人才以及科研基础优势,更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高校力量。

  江苏理工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王碗介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利用人才、经费、平台等资源,在知识、技术、管理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活动,产出科研成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形成有特色、有优势的创新领域的一种综合能力。

  王碗指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3个维度,即制度环境、组织环境和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包括高校资源配置机制、科研和创新激励机制、长周期考核制度等;组织环境包括动态调整的有机型组织、面向团队的绩效考核机制、“传帮带”团队传承机制等;文化环境包括服务高校科研和创新的生态文化、科研和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七大发展战略,把‘创新’放在首位。”王碗说。

  高校不仅直接提供创新技术,而且能够为企业、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手,是科技创新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王碗建议,要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机制,加大对非部属高水平大学的资源配置,特别是要加大对非部属一流理工科高校以及行业性高校的资源配置;建立促进团队协作的组织环境,深化高校科研和创新工作内涵,将高校科研和创新拓宽至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维度,建立起以科研和创新为内涵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组织构架;建立国家、省部、地方、高校多级联动、多主体参与的科技治理体系,引导高校营造以教师科研和创新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高校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一个面向市场、与社会发展接轨的研发机构,机构的运行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王碗说。高校在进行科研活动时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切实与企业深度合作,研究出受市场青睐的成果;在成果进行转化的过程中,转化受益人、转化成果核算、科研人员绩效等要独立进行评估考核,并对完成重大成果转化的教师制定相关的配套奖励政策。

  在人才资源方面,对高校各类科研人才的科研考核应各有侧重,对从事前沿领域研究的教师放宽考核时限,用项目研究的实际价值与贡献进行考量,对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教师应以市场作为考核基础,将市场认可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建立柔性管理机制,采取弹性管理模式,减少硬性指标;探索灵活的财务制度,在现有财务政策范围内,给予科研项目财务支配权,减少过程管理,实行过程监督,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李爱红看来,高校要抓住和用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点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高校科技研发的投入,合理配置高校内部的科研经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建设,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