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政协委员朱同玉:国家公卫体系建设亟须加大投入-掌厨网

   日期:2020-03-30 06:36:15     作者:wangxiao    浏览:25    
核心提示:政协委员朱同玉:国家公卫体系建设亟须加大投入呼吁从国家层面重视公卫体系人才流失从12月31日我国首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公布至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上
<p>  政协委员朱同玉:国家公卫体系建设亟须加大投入<br />  呼吁从国家层面重视公卫体系人才流失</p><p>  从12月31日我国首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公布至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就一直保持在战“疫”状态。他所在的上海公卫中心,是上海市唯一一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医院。截至3月28日24时,上海本地确诊病例累计33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3例。</p><p>  公卫中心是整个上海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SARS疫情后已经“退居幕后”多年,但在关键时候承担了在突发传染病面前“站出来”的重要职责。</p><p>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上海公卫中心这家几乎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公共卫生堡垒,表现抢眼。1月开始,上海不断出现新增确诊病例,所有确诊后的成人病例全都被送往公卫中心。这家医院给出了一人一策的治疗模式,多学科专家团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海公卫中心也曾像国内其他公卫中心、传染病医院一样,遇到过人才流失的巨大困境。2015年,时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朱同玉到任上海市公卫中心。当时,他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人才流失。</p><p>  “经费不够,养不起专业人才,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他算了一下,市区医院医生的基本待遇是上海公卫中心医生待遇的1.5倍,公卫中心医生待遇位列全市公立医院的倒数第一。公卫人员的待遇,与其所承担的重大疾病防治的重要工作,形成了鲜明对比。</p><p>  全国两会上,朱同玉曾多次代表公卫体系发声,呼吁从国家层面重视公卫体系人才流失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公卫体系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到公卫中心承接战时紧急任务的能力。</p><p>  2015年,新上任的朱同玉与医院管理层团队共同决定,勒紧裤腰带,引进高端人才,拓展科研攻关等。最近几年,上海公卫中心在行政人员一个都不增加的情况下,每年都会引进知名的专家、学者,从事科研攻关。</p><p>  如今,这家医院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构成比例达到了1∶1.5的水平,是目前全国科研人员占比最高的医疗机构。这里的医生数量,从4年前的99人,增加至253人;护士数量从300人增加到500人。</p><p>  然而,上海公卫中心的成功,并不代表全国公卫体系建设的完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我国的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大多成为了“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列入财政全额拨款编制,但这种拨款并不充分。不少传染病医院不得不通过开展普通医疗服务来养公共卫生服务,而其核心职能,即公卫基本职能则会出现“相对不足和涵养不够”的问题。一些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化现象突出,有的传染病医院甚至还开设了产科。</p><p>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更多着眼于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公卫中心的院感防控到底要怎么做,公卫体系缺钱、地位低的问题等。</p><p>  他曾组织专业团队,对2000多个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点”进行检测,如水龙头、鞋套、病床扶手等,形成了院感防控的科学指导体系。上海公卫中心也在疫情早期研制出了病房用的抗病毒喷剂,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并将这种办法向全国推广。</p><p>  关于经费的投入,他指出,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公卫体系长期、稳定的投入;另一方面,各地公卫部门也应该在财政投入之外,找对“自转”的门道。“引进好的医生、科研人员,好医生来了,病人也会来;好的科研,可以支撑医院发展、成果转化,将医院打造成以科研驱动发展的机构。”他介绍,上海公卫中心目前有20%多的经费来自财政投入,其余经费来自就诊业务量的增加和科研成果转化收入,“但从人口数量来看,全国至少需要5万张专业公卫床位,但目前床位配备不足”。</p><p>  “公卫体系的建设,是出于对国家百年大计的考虑,现在建设好了,能帮助一个国家应对百年一遇的重大传染病。”朱同玉说,一个强健的公卫体系,应该是一座永久的安全堡垒,而不是因为某种疾病出现临时建设的“板房”。</p><p>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