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东西问|“年味中国”系列稿之五:春节为何饮“屠苏”?-

   日期:2022-02-01 15:21:30     浏览:0    

  (东西问)“年味中国”系列稿之五:春节为何饮“屠苏”?

  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题:春节为何饮“屠苏”?

  作者 徐皇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饮屠苏,既是重要的节日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符号。何为屠苏酒,春节为何饮屠苏?

  屠苏酒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源于割草为药泡酒以辟疫。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就载,晋时瘟疫四起,“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温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

1月30日,市民在南京一家商贸城内选购春节饰品。图片来源:ICphoto 1月30日,市民在南京一家商贸城内选购春节饰品。图片来源:ICphoto

  不过,屠苏酒的起源甚或更早,据传此酒乃东汉医圣华佗所创。晋代葛洪就将屠苏酒称为“此华佗法”,并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述了最早的屠苏药方,包含大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等。这一名方传承千年,《四时纂要》《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均有载录,备受推崇。唐代孙思邈称屠苏酒“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明代李时珍亦称“元旦(即今日之春节)饮之辟疫疠”。

  或源于恐惧瘟疫,或源于名医推崇,春节饮屠苏的风俗在晋代兴起,屠苏酒也因此得名“岁酒”。这一风俗在唐宋最盛,经明、清、民国流传而来。经时间沉淀与发酵,屠苏酒逐渐注入情感与文化内涵,成为重要传统风俗,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春节“叙事”。

  “屠苏卯酒红生晕,红菜辛盘翠作堆”“相期腊尽屠苏酒,速享春来苜宿盘”“美哉丰年祥,入我屠苏觥”,诗家笔下的屠苏烘托着年味,春节的温暖与祥和也融进屠苏酒香。而外,屠苏酒“少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这一始于晋代的饮用传统被后人延续,杯光映出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酒中斟满阖家团圆的喜乐与兴旺向荣的希冀。及至清代,饮屠苏酒被纳入国家仪轨,雍正至光绪皆正月初一金杯饮之,行“明窗开笔”仪式,意为除旧布新、祈福天下。

1月31日,安徽省亳州市组织民间艺人在北关历史文化街区表演抬花轿、迎亲、舞龙、大头娃娃等多彩民俗节目。图片来源:ICphoto 1月31日,安徽省亳州市组织民间艺人在北关历史文化街区表演抬花轿、迎亲、舞龙、大头娃娃等多彩民俗节目。图片来源:ICphoto

  不同于西方酒神精神对此岸世界的超离,屠苏酒从诞生就指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庙堂上、百姓家,独特的屠苏酒经岁月沉淀,融入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饱含民族文化的精神营养,呈现出民族的集体性格。

  可能有人说,近年饮屠苏的春节风俗渐淡了。的确,现代生活方式与物质生活的丰富影响着春节礼俗,但屠苏酒并没有在多样的选择中匿迹:国内年味浓厚的地区,海外华人聚集区,日韩等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都沿袭着法古的传统。

  或许可以说,屠苏酒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伴随着中华民族千年赓续发展的屠苏酒,承载着共同记忆与情感,是春节共享团圆、欢乐与祥和的文化图腾,也是凝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纽带。

  屠苏酒中倒映着中华文化的根脉与源流,诉说着祥和与祝福。(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