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地震局推出疫期中小学生地震安全科普知识</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今年的3月30日是中国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国地震局当天组织推出《居家防疫期间如何做好地震安全准备》科普视频和《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地震安全知识图解》,旨在抗疫期间共同提高中小学生地震安全意识和能力。</p>
<p> 《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地震安全知识图解》图文并茂,包括做好防震准备、牢记震时避险原则、掌握就近躲避的方法、明确撤离时的要求、熟知震后疏散方法、震后疏散应遵循的要求等六方面内容,希望中小学生在主动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认真学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升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p>
<p> 防震准备方面,要记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严肃对待应急演练、准备“一包”和“一卡”等,“一包”是装有应急物品和药物用品的应急包,“一卡”是写有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联系电话等联络小卡片。</p>
<p> 震时避险原则方面,要根据“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疏散”“能跑则跑,不能跑则躲”等有效地震避险方法,按各自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迅速做出抉择,同时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在学校上课和校园活动时,要听从老师指挥。</p>
<p> 就近躲避方法方面,无论是“跑”还是“躲”,一定要瞬间做出决定,千万不要犹豫。要选择科学的躲避方式和躲避姿势,如躲在承重墙墙根、墙角以及蹲下、蜷曲身体、双手保护头部等。</p>
<p> 撤离要求方面,要按预案快速行动、不整队但顺次有序、快速行走但不狂奔,并避开室内悬挂物和室外装饰物。</p>
<p> 震后疏散方法方面,错开时间,分班级逐次下楼;前后门同时走,顺次有序;快步走楼梯,不应奔跑。</p>
<p> 震后疏散要求方面,听从疏散老师引导、迅速到达预案划分区域、未经老师许可不要擅自离开疏散场地等。</p>
<p> 据了解,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完)</p>
<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30/8fa2d8c6b9280e8851097f9d.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