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中新时评: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全国聘礼地图

   日期:2020-04-01 11:41:23     作者:wangxiao    浏览:24    
核心提示:(抗击新冠肺炎)中新时评: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题: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中新社记者邢一全球抗疫,落在微信群里,有时就是一场“嘴仗”。“
<p>  <strong>(抗击新冠肺炎)中新时评: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题: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p> <p>  中新社记者 邢一</p> <p>  全球抗疫,落在微信群里,有时就是一场“嘴仗”。<!--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今天,从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里删除了一个人,我们相识数十载,互认好友。因担心疫情发展,却持不同观点,以致正式撕破脸。曾经一起的欢喜时光封存,就此别过……”</p> <p>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交平台的讨论度居高不下。围绕病毒起源、中外防控差异、海外华人应否回国等话题的激辩几乎每天都在各种微信群中上演。更有甚者如上所述,亲友、同学、至交动辄便上升至“三观”不合,由意见分歧引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p> <p>  漫长的居家隔离让大众过足了宅家的瘾,刷屏时间也随之剧增,网络社交平台成为对疫情关注和倾诉的集中出口。疫情舆论场发酵两个多月来,信息纷乱复杂,瞬息万变,观点产生分歧实属正常。毕竟,每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同、持续跟进和全面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意见不同;同时,每个人的经历、处境、解读方式相异,也容易观点分歧。</p> <p>  不同观点的呈现和交锋本是一件好事,应当鼓励。一方面,疫情当下,它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公众对公共事务讨论的意愿上升;另一方面,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辩论过程本身也有利于事实的进一步理清、监督的推进、制度的完善和治理的提升。</p> <p>  但需要警惕的是,各抒己见、激情辩论之余,动辄互贴标签、“拉黑”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交平台本身就具有聚合性,易在虚拟空间将观点观念一致的人聚拢,进而形成闭环,使人们更趋愿意看到并只看到自己认同和笃信的内容。微信群出现的这些分歧,无疑会加剧社交平台的这一聚合特性,无形中让舆论场失去兼听则明的包容,中道理性声音的空间也变得狭窄。</p> <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看到,在巨大的舆论场中,社交群中的信息分享和观点碰撞,能够为我们提供各种抗疫信息,取长补短。</p> <p>  小小的微信群就像大千世界里的一滴水,折射出全球抗疫的现实光影。</p> <p>  中国的社交平台发展多年,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公司、机构、名人以及普通人进驻;伴随着中国人国际交往的拓展,范围更为私密的朋友群和同学群内也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因此,小到一个微信群里的随意聊天,都可以是一个微型的全球舆论场。这些“全球舆论场”中,关于疫情的交流、讨论,甚至争吵,恰是现实世界的映像。同时,社交群里的各种认知和心态,也会如蝴蝶翅膀的扇动,作用到全球抗疫大局的现实中。</p> <p>  在这个人人互联的全球化时代,人们应该意识到,由朋友圈达成的一个个共识涟漪,或许可以漾动更大的群体同频共振。</p> <p>  当下,人类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和大概率的全球经济衰退,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各国齐心抗疫局面加速成型。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尽快减少、弥合人类社会面对病毒时的各种撕裂。这显然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p> <p>  不妨从改变自己身边一个个社交群的聊天方式开始,从改善社群文化做起:以开放心态看待不同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少发不靠谱的文章,营造理性和气的群内氛围;面对社交群中发生的分歧,应为基于科学和事实的理性表达留下更多空间,从分歧中寻找合力战胜病毒的共识和出路。(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