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中新网评:很多国家都“躺平”了,我们为何还“动态清零”?-

   日期:2022-04-15 20:50:01     浏览:0    

  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阚枫)这两天,“动态清零”是大家经常听到的高频词,其内涵就是在快速、精准的防控中,用最低社会成本和最短时间控制疫情。

  3月以来的这波奥密克戎疫情已经波及30省份,上海疫情已连续多日单日新增感染人数超两万。

  互联网上,防控中的生活困难,隔离中的焦虑心理,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充斥着舆论场,大家心情复杂,甚至开始质疑:很多国家都“躺平”了,我们为何还在咬牙坚持?

  那么,“动态清零”,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与大道理相比,直观的数字可能更有冲击力。

  第一,欧美“躺平”是抗疫失利的无奈“弃疗”。

  在今年2月宣布“与新冠共存”的英国,目前约每13人中就有1人确诊;在进入商场已无需戴口罩的德国,确诊数已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已有超13万人死亡。如果以这样的数据说服自己“躺平”,两年来,我们坚持的意义在哪里?

  第二,中国“躺平”的后果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最近知乎上有个高赞的文章,一位在隔离中的医学博主,按照奥密克戎在境外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计算出,如果放任奥密克戎在中国流行可能面临的巨大代价。大家想想,在14亿人口,且有庞大老龄人口的国家,一旦放弃抵抗,我们将面临多少家庭的悲剧?多少不可承受之痛?

  第三,别再把奥密克戎轻描淡写成“大号流感”。

  如今我们咬紧牙关鏖战疫情,正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太强了。以纽约为例,据报道,德尔塔传播时期,纽约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峰约5000例,奥密克戎传播,则突破4万例。纽约约800万人,而中国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18个,超500万人的城市有91个。如果在医疗资源充裕的上海都无法战胜奥密克戎,换成二三四线城市,换成广袤的农村,14亿人的中国会面临什么?

  抗疫两年来,我们之所以能生活在世界上最安全的环境中,基于“生命至上”而制定的防控策略功不可没,它让我们在人均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依然换来了绝大多数人正常的工作生活。

  这来之不易,决不能前功尽弃!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