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合肥造”遥感仪器助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指纹”识别多种气体-

   日期:2022-04-16 13:30:10     浏览:0    

  中新网合肥4月16日电 (记者 吴兰)16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悉,这是世界首颗激光二氧化碳探测卫星,其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中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记者16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卫星上装载了该院安光所自主研发的三台载荷——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据介绍,卫星上装载了包括EMI、DPC、POSP在内的五台遥感仪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

科研人员在调试相关载荷。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科研人员在调试相关载荷。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其中,EMI仪器具有2600千米观测幅宽,最小可探测光谱波长间隔0.6纳米,通过对多种气体吸收光谱“指纹”信息的准确识别,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开展监测。

  DPC仪器获取的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和POSP仪器通过穿轨扫描获取的高精度大气气溶胶参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DPC和POSP的“偏振交火”探测方案,可实现对PM2.5、灰霾等颗粒物污染的定量观测,以满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数据高精度大气校正等应用需求。

  此次合肥研究院承担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载荷于2021年3月完成正样交付,2022年2月进入发射场以来完成了发射前各阶段测试任务。载荷开机运行后,将与2021年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组网运行,增加中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为中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