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01e2e65d3e498698928fa52d.jpg" />
<p> 习近平总书记这几天在浙江考察调研,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总书记第4次考察调研。这次考察为什么要去浙江?重点聚焦什么内容?</p>
<p> <strong>聚焦点一:复工复产</strong></p>
<p> 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第一站,冒雨来到宁波舟山港。这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的东方大港。</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4066768c45688be1ed66605e.jpg" />
<p> 今年前2个月,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为去年同期的98%以上,集装箱吞吐量也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近九成,在确保没有出现疫情前提下,复工复产走在了前列。</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19334d8c58d28895985de61c.jpg" />
<p>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港口正常运转,对货物能够便捷地进得来、出得去,确保内外贸畅通至关重要。</p>
<p> 在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下,总书记考察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大港,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一方面要尽快推进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宣示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开放安全稳定的决心。</p>
<p> 再从区域角度看,浙江所在长三角地带,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复工复产的重点地区。重要引擎加快转动起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p>
<p>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众多,经济外向度高。</p>
<p> 然而,疫情之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也更明显,资金链、供应链、市场销售,都受到影响。</p>
<p> 此次在浙江,总书记考察了一个模具产业园区,走进了一家模具公司的生产车间,就是要去复工复产一线实地调研,“解剖麻雀”。</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8f5627885147a47b7220fdbe.jpg" />
<p> 在同中小企业负责人代表等交流时,总书记为大家鼓舞信心:“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的组合拳,随着形势变化还会及时进行完善,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并有新的发展。”</p>
<p> 困难不可避免,现在就是要迎难而上、克难攻坚!</p>
<p> <strong>聚焦点二:社会治理</strong></p>
<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p>
<p> 这场大考中,社会治理是重要方面。此次疫情防控,社区防控是第一线,正是因为社区防控的有力有效,才取得当前来之不易的成绩。</p>
<p> 但要看到,疫情也暴露了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短板。</p>
<p> 浙江是“枫桥经验”发源地,在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有不少先进理念和做法。去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提出了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p>
<p> 此次总书记考察两个点: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就是聚焦社会治理。</p>
<p> 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经验,重在基层矛盾化解方面,这个中心已累计接待群众超过6500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0%以上。</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c4986e9056cbb328b8e56a3f.jpg" />
<p> 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总书记着重调研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作用。</p>
<p> 杭州,这座深具互联网基因的城市,疫情发生以来,率先运用健康码、云服务等手段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做法可圈可点。</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ccf3d2b59dfdd13432f5631f.jpg" />
<p> 3月10日在武汉考察时,总书记特别提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p>
<p> 一个好的社会治理体系,要下绣花的功夫,要有科技的“硬核支撑”,更要体现“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全周期管理意识。这也是总书记此行考察调研的关注重点。</p>
<p> <strong>聚焦点三:生态文明</strong></p>
<p> 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p>
<p>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安吉县余村。15年前,他就是在这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p>
<p> 如今的余村大变样,实现了绿色转型,百姓富、生态美,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近5万元。</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922edbfa1b5a62e9cb2d6fc0.jpg" />
<p> 看到今昔之变,总书记高兴地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p>
<p> 在杭州,总书记还去了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主题当然也是生态文明。</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e4d8bac0e565ae98aa78ca2b.jpg" />
<p> 一个村庄,一个湿地,都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缩影。</p>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1/edcc367431c5c7cdc2baca43.jpg" />
<p>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也是重要内涵。</p>
<p>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p>
<p> 出品人:赵承</p>
<p> 策划:霍小光、张晓松</p>
<p> 监制:车玉明、杜宇</p>
<p> 文字:杨维汉、朱基钗</p>
<p> 摄影:鞠鹏、燕雁、申宏、翁忻旸</p>
<p> 视觉:王秋韵</p>
<p>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