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20日电(郭其钰)4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杭州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白皮书(2012-2021)》(下称《白皮书》),显示2012-2021年,杭州法院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和归口审理案件15212件,结案15118件,十年间涉外民商事案件收结案数量持续升高。案件诉讼主体所处地域涉及66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对外经贸活动持续活跃,与国际接轨不断深化,杭州地区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标的数额逐年攀升,案件类型日益增多,
《白皮书》显示,十年来,杭州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年均收案标的额达91.1亿余元,其中2020—2021年的收案标的额较2012—2013年增加177.94亿余元。在具体案件类型上,借款类纠纷、买卖合同(含跨境电商)类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三类案件数量占总数的80.39%。
“囿于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差异,域外诉讼主体对调解处理纠纷的理念存在逐步接受的过程,大部分涉外民商事案件以判决方式结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池海江介绍,由于域外送达难度高,案件普遍耗时较长,基本需要4—7个月,个别案件耗时长达数年。
在具体办案中,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沈励表示,法院坚持把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贯穿于司法工作全过程,对中外主体的诉讼地位一视同仁,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
如当前疫情影响下,涉外诉讼的案件送达、外方当事人授权委托、域外证人出庭作证等更受限制。杭州法院探索跨境远程庭审,境外当事人通过远程双向视听技术在线参与开庭、调查等庭审活动,法院通过远程庭审组织当事人进诉辩、举证质证,并根据远程庭审情况做出裁判。
如在杭州中院审理的台湾地区居民李某某为被告的系列合同纠纷案中,李某某身处台湾因疫情无法参与庭审,经其同意后,法院对该系列案采取远程开庭,李某某在线出庭进行抗辩并举证质证,对于在线庭审中无法一次性完成的证据交换及补充陈述意见等,通过邮寄材料的方式完成。
据悉,为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杭州推出“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上线多家国际商事专业调解组织或协会,实现线上远程调解,纠纷多元化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