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小康)农工党中央:为中国医保体制机制改革锲而不舍建言献策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题:农工党中央:为中国医保体制机制改革锲而不舍建言献策
中新网记者 李晗雪
2018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亮相。以往分属不同部委管理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此得到整合,为中国医保制度走向更加公平高效打下新基础。
这一攸关民生的重大改革终于落地,离不开各方研究、推动,其中,就有农工党中央自2013年起在医疗保障体制机制改革上锲而不舍的呼吁与建言。
2021年12月17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100个先进集体、96名先进个人、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50项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受到表彰。农工党中央《关于国家医保体制机制改革的系列建议》作为建言献策优秀成果荣获表彰。
近日,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就此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讲述农工党中央建言医保体制机制改革的初心与实践。
农工党19万多名党员中,约56%来自医药卫生界。杨震表示,农工党中央长期关注医卫事业改革发展。医保体制机制改革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起到重要的杠杆作用,更是人民群众格外关心的方面。
这一改革工作可追溯到2013年。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但在部门归属管理上,一时难以形成共识。另一方面,医保的职能定位正从单纯的筹资和分担医药费用,向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转变。因而,农工党中央尤其注重推动这项改革。
为此,农工党中央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并召开专家座谈会等收集信息。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工党中央认为,以立法推进医改,正是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可明确政府、社会和国民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卫生事业发展的刚性目标导向与重点任务支撑,有利于将已有医改成果制度化,遂将“卫生立法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定为201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主题。
这次调研历时4个月,覆盖浙江、安徽、山东、湖南等省,数十位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部委、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参加调研。当年10月,农工党中央据此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报送了《关于统筹基本医保管理,加快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尽快设立国家医疗保险局的工作方案建议》等建议。
又如,国家将福建三明市作为医改试点后,2017年7月初,农工党中央召开关于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的座谈会,会后又组织调研组赴福建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推广福建医保改革经验,完善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供给的建议》,提出:“福建医改已经为我国深化医改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借鉴。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医疗保障局,接受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由主管医改的国务院领导同志分管。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组建可参考福建经验,将分散在各部门有关医疗保障的职能与机构进行合并。”
2013年至2018年间,农工党中央连续多年通过多种渠道报送多篇涉及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和相关社情民意信息,许多意见得到采纳。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推动促成了由国务院直属管理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
去年,《关于国家医保体制机制改革的系列建议》作为建言献策优秀成果获得表彰,杨震表示,这既是对农工党中央“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国家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难点问题深度调查研究、持续建言献策的最好肯定,又充分说明越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作为我们的一大法宝就越能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农工党中央对中国医保制度的关注也未止步于此。2021年,农工党中央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关于加快和完善商业健康险的建议》。今年两会上,农工界别小组提交《关于加快发展和完善商业健康险的提案》,作为完善中国医保制度的提案。同时还提交了《关于促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更好落地的提案》等多个涉及医保工作的提案。
杨震表示,新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体系架构形成之后,对各类运行机制的创新将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农工党中央将持续关注中国医保制度的改革发展问题,尤其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医保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卫生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多层次多元化医保体系建设等重点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