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诈骗援鄂护士财物获刑8个月 最高法发布案例以儆效尤-唱双簧

   日期:2020-04-02 15:15:01     作者:wangxiao    浏览:22    
核心提示:诈骗援鄂护士财物获刑8个月中国最高法发布案例以儆效尤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日发布8个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一起诈骗援鄂医护人员财物
<p>  <strong>诈骗援鄂护士财物获刑8个月 中国最高法发布案例以儆效尤</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日发布8个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一起诈骗援鄂医护人员财物案件。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某“主观恶性深”,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p> <p>  案情显示,被害人徐某某系江苏省南通市某医院护士,接到驰援湖北的工作任务后,为减轻当地防疫物资紧缺的压力,准备自己购买一批医用口罩带到湖北。被告人王某某在微信群内发布销售医用口罩、额温枪(红外线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的虚假信息。徐某某联系王某某购买1500只口罩和2只额温枪,并告知王某某自己是医护人员,即将驰援湖北,所买的口罩和额温枪是准备带到湖北防疫使用。王某某共计骗取徐某某5800元人民币,编造各种理由拖延发货,且不予退款,徐某某遂报案。</p> <p>  最高法认为,王某某在明知徐某某系即将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为减轻当地防护物资紧缺压力而自购防护用品的情况下,仍诈骗其钱财,性质恶劣,应依法从严惩处。<!--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当日发布的案例还有上海某工贸有限公司及谢某某非法经营案、北京某大药房有限公司及郑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等,聚焦疫情期间涉及防疫物资的刑事案件,包括非法经营、销售伪劣产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招摇撞骗、诈骗等犯罪。</p> <p>  “人民法院立足疫情防控总体态势,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从严惩处这些犯罪分子,以儆效尤。”最高法相关负责人称。</p> <p>  最高法曾在3月10日发布第一批10个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包括妨害防疫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甚至杀害防疫人员,冒充防疫人员实施抢劫,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犯罪。(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