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武汉重症病区奋战30天的草原“战士”:来世还做中国人-中国青年说

   日期:2020-04-06 15:25:05     作者:wangxiao    浏览:34    
核心提示:(抗击新冠肺炎)武汉重症病区奋战30天的草原“战士”:来世还做中国人!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6日电题:武汉重症病区奋战30天的草原“战士”:来世还做中国人!中新网记者张玮“虽然付出
<p>  <strong>(抗击新冠肺炎)武汉重症病区奋战30天的草原“战士”:来世还做中国人!</strong></p> <p>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6日电 题:武汉重症病区奋战30天的草原“战士”:来世还做中国人!</p> <p>  中新网记者 张玮</p> <p>  “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也得到了很多,病毒隔离了人群却凝聚了人心。”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利军向记者回忆起在武汉支援一个多月的日子,如是感叹道。</p> <p>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4.2万余名医护人员赶赴湖北一线支援当地医疗救治工作,在隔离病房重组的“战斗集体”日夜奋战,挽救了数万生命,而比起所付出的辛苦,更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是向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中国人,什么叫中国心。</p> <p>  2月21日,内蒙古第八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全体173人派驻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区和危重症病区开展救治工作。医疗队员每天马不停蹄地为患者打针、输液、导尿、翻身、巡视患者病情变化。工作累、苦、危险,但收获了许多感动……</p> <p>  医疗队员隋东媛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在她的战“疫”日志中记录着:“当第一次患者的唾液、痰咳染在自己的面罩和防护服上的时候,心里充斥着恐惧,如果防护服密封不好,这死神一样的病毒就会侵入我的身体。”</p> <p>  隋东媛深深地记得身边的护士姐妹拍拍她的肩膀,瞅了瞅她防护服上写的名字,大声喊着:“隋东媛,好好的,多一些耐心,防护服没问题,我们还得继续,你是最棒的,我和你一起!”</p> <img alt="图为在隔离病房工作之余的樊笛。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06/77795a25215efd86dc5a5958.jpg" title="图为在隔离病房工作之余的樊笛。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摄" /> 图为在隔离病房工作之余的樊笛。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p>  2020年伊始,网络上、生活中流传最多的一句话是“希望2020年能够重启”。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没有时间回顾过去,只能拼命向前跑。</p> <p>  护士王妮回顾道,看到武汉与日俱增的确诊病患,“战友们”超负荷地奋战在一线,送饭、发口服药、输液、测体温、测血糖、量血压、垃圾清理……“每次走进病房,听到患者一声声‘谢谢’‘辛苦了’,我们都无比欣慰,每每患者解除隔离平稳出院,我们深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p> <p>  每个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是新组建的“战斗集体”,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医院,分担医疗、护理、保障等工作。</p> <p>  王妮说:“隔离区的日子压力很大,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防护服下的我们不分彼此,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安慰。”</p> <p>  重症病区的大夜班非常难熬,凌晨的病区静悄悄的,仅有的响声来自此起彼伏的监护仪的滴滴声。</p> <p>  医疗队员樊笛说:“患者是最温暖的陪伴,也是让我们能以性命相托、全力以赴的支撑。”</p> <p>  “我为一位50多岁的叔叔换液体时,他问我来自哪里,叫什么名字。我大声说:‘我是内蒙古医疗队的。然后指了指身上的名字。’他看到后竖起了大拇指。”樊笛依然感动道,“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但我不敢落泪,护目镜里的汗水已经很多了,再起雾气就真的看不清东西了。”</p> <p>  医疗队员刘智超在自己的战“疫”日志中这样写道: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入中华家,待到武汉重生,共赏大好河山!</p> <p>  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樱花会再次盛开,早起的人们依旧吃着热干面,街道上会再次人声鼎沸,所有人终会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完)</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