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熊脸识别”助力建设野生大熊猫影像资料库-莱比锡战役

   日期:2020-04-08 15:48:07     作者:wangxiao    浏览:22    
核心提示:“熊脸识别”助力建设野生大熊猫影像资料库新华社兰州4月8日电(记者马莎)“一只野生大熊猫在雪地里行走后留下一串脚印”,这是4月7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栖息地空
<p>  “熊脸识别”助力建设野生大熊猫影像资料库</p><p>  新华社兰州4月8日电(记者马莎)“一只野生大熊猫在雪地里行走后留下一串脚印”,这是4月7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记录下的实时画面。</p><p>  “最近进入大熊猫发情期,我们实时监控的画面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大熊猫。”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管理办公室主任何礼文说,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运用“熊脸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野生大熊猫活动情况。</p><p>  “因为动物体态变化多样,所以‘熊脸识别’技术难度比人脸识别更大。”何礼文坦言,这个想法从提出到实现经历了3年多。这期间,保护区管理局与志成信科科技公司合作,攻克了识别准确度、近距离野外供电、信号传输等多个技术难题。“我们通过地埋电线和光缆,进行邱家坝试点区域的信号布设,目前此区域已有6处监测点布置了红外监控,捕捉野生大熊猫实时画面。”<!--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何礼文认为,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既省时又省力,极大提高了野外监测的工作效率,“以前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步行进入原始森林,手动更换红外相机的电池和储存卡,非常辛苦,一次巡护监测需要花费几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有了这个监测系统,我们可以实现远程监测,不仅画面清晰,我们工作也更加轻松高效。”</p><p>  据悉,此套系统从去年年底投入使用,通过红外线拍摄、远程传输,建立起了野生大熊猫影像资料库。何礼文表示,下一步,保护区管理局将对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试点阶段的初期工作进行总结,为未来此系统在保护区内的全面铺开打好基础。</p><p>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甘肃有132只野生大熊猫,其中110只生活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p><p>  “截至目前,通过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我们已经拍摄到几十段野生大熊猫活动画面。”何礼文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