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10日消息,黑龙江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故发生后,目前应急处置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呼兰河基本复清河段长度已达200公里。</p>
<p>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强调,形势更加明朗,但仍然不能松劲。要按照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全力落实好各项措施,设置多重保险,确保实现“不让超标污水进入松花江”的总目标。</p>
<p> 3月28日13时40分许,黑龙江省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发生尾矿库泄漏事故,泄漏伴有尾砂的污水253万立方米,部分进入伊吉密河。</p>
<p> 事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工作组于3月29日晚抵达事故现场,协助支持地方开展事故环境应急处置工作。<!--画中画广告start--><!--新闻通发页画中画zz-->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伊吉密河为松花江二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发源于小兴安岭锅盔顶,在庆安县庆丰村东注入呼兰河。</p>
<p> 在生态环境部工作组的现场指导下,当地在伊吉密河上实施“污染物控制工程”,在呼兰河上实施“污染物清洁工程”,采取絮凝沉降的方法削减河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p>
<p> 4月8日,兰西桥呼兰河水清洁净化工程启动。4月9日上午,黑龙江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会商会议召开。会上,生态环境部工作组专家分析了水质监测报告和最新形势。在伊吉密河控制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经过呼兰河一、二、三号闸和绥望桥4道絮凝清洁工程,呼兰河基本复清河段长度已达200公里。</p>
<p> 4月9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工作组再次来到兰西桥呼兰河水清洁净化工程现场,现场工程人员正在组装投药管线。4月9日18时,絮凝投药工作正式开始,工作组驻守一线,随时为工程提供技术指导。</p>
<p> “要坚持底线思维,提前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应对准备。”翟青说。</p>
<p> 下一步,工作组将根据现场情况及水质改善变化趋势,进一步优化投药削污措施,确保清洁工程的效果,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分析,为精准治污提供技术支撑。(完)